臂疼自砭
云长凿骨未为奇,断臂亭亭对祖师。
万法从心当自省,个中冷暖有鱼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关羽凿骨疗毒并不出奇,断臂依然巍峨地面对佛祖。
万千法门应从内心自省,个中冷暖只有鱼最懂。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云长:指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以忠诚与英勇著称,后世尊为“武圣”。
2. 凿骨:指古代医学手术的一种方法,即开刀治疗骨折或骨髓炎等病症。这里特指关羽被东吴斩杀后,曹操厚葬其首级,孙权则将身躯以侯礼安葬于湖北荆州。相传关羽冤魂不散,在玉泉山显灵。僧人道士为其说法诵经,关羽便在山上凿石为香炉,因此有了这座“显烈祠”。
3. 断臂亭亭:形容关羽英勇的气概。亭亭,直立的样子。
4. 祖师:指达摩祖师。禅宗的始祖,传说是印度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祖。据记载,达摩于南朝宋梁间抵达中国,他渡江到达了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成为中土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5. 万法从心: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都从心出发,要对内心进行反省和检视。
6. 个中:此中,其中。
7. 冷暖:比喻人生的遭遇、生活的艰辛等。
8. 有鱼知:寓意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理解事物的真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臂疼自砭》,是南宋诗人郑清之所作。"臂疼自砭"的含义是作者以手臂疼痛的自疗过程比喻自我反思与省悟的过程。
诗的开头两句,郑清之以关羽(字云长)的故事作为引子。传说关羽在战败被擒后,虽然敌人威胁要挖出他的眼珠,但他毫不畏惧地让自己凿开骨头取药治疗,这是对自己坚定信念和忠诚的显现。作者以这个故事来暗示自己虽然手臂疼痛但并不觉得奇怪,正如关羽的英勇不屈精神一样,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困难。
接下来的“断臂亭亭对祖师”,既是实写自己的疼痛情况,也是对关羽的赞颂,表达出如关羽般坚毅的信仰。诗句中的“断臂”不仅仅指肉体上的损伤,也象征着精神上的觉醒,以身体之力彰显精神之坚。
而后两句“万法从心当自省,个中冷暖有鱼知。”,则是对自我反思和省悟的思考。这两句诗告诫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方法、道理都要从内心去寻找、去领悟,这个过程只有自己才能深切感知,如同鱼在水中,只有鱼能真正知道水的温度。这既表现出郑清之哲学意味深长的洞察力,又透露出一种对生活冷静旁观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清之,南宋名臣,诗人,字德源,庆元府鄞县人。曾历仕四朝,官至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封申国公。有《安晚堂诗集》传世。《臂疼自砭》这首诗是郑清之于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所创作的。
在淳祐年间,郑清之年事已高,但其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时,南宋国力衰微,北方蒙古势力崛起,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坛腐败严重。面对这样的时局,郑清之身为宰辅重臣,忧心忡忡。他不仅积极推行改革,还努力关注民间疾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许多政治抱负未能实现。
《臂疼自砭》这首诗,正是郑清之在这一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在诗中写道:“臂疼欲死君无笑,世上疮痍更痛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痛苦的忧虑,以及对自身病痛的豁达态度。这种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郑清之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