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即事十三首 其二
新竹地肥方怒长,幽花晚发自欣荣。
飞来野蝶多情思,不逐蜻蜓点水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竹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正迅速生长,幽静的花朵在晚春时分绽放出喜悦和繁荣。翩翩飞舞的蝴蝶充满了感情和思绪,不愿像蜻蜓那样轻盈地点水而过。
去完善
释义
1. 新竹:指刚刚成长起来的竹子。
2. 地肥:土壤肥沃。
3. 怒长:指竹子快速生长。
4. 幽花:指深藏在草丛中的花朵。
5. 晚发:指花朵在较晚的时候开放。
6. 自欣荣:自己感到快乐和繁荣。
7. 野蝶:田野间的蝴蝶。
8. 多情思:情感丰富。
9. 不逐:不跟随。
10. 蜻蜓点水:比喻做事情不深入、浮于表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诗人首先通过“新竹地肥方怒长”一句展现了竹子在肥沃的土地上迅速生长的姿态,体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接着,“幽花晚发自欣荣”描述了傍晚时分,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的场景,表达了自然界的繁荣与美好。
接下来,“飞来野蝶多情思”则通过对蝴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蝴蝶通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而“不逐蜻蜓点水轻”则通过对比蜻蜓轻盈的姿态,强调了蝴蝶飞舞时充满情感的动人之态。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抒发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家园即事十三首·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至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之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郑清之曾任枢密院编修官、著作郎等职,后因主张抗金被贬为遂昌县丞。
在这一特殊时期,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忧患。外部,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内部,政治腐败严重,民间疾苦深重。郑清之在目睹这些现实问题后,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创作这一组诗的动力。在《家园即事十三首·其二》中,他通过描绘乡村景象,表达了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