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西湖雷峰云讲主草书

标题包含
书西湖雷峰云讲主草书
云师一生耽圣草,银铁蟠空觑天巧。 老来逸气未全平,笔底锋铓犹独扫。 开关勇士争赴敌,剑戟弓戈奋相缭。 睡龙决起求颔珠,划木抓岩纷怒爪。 风雷喧豗撼坤轴,飞电交横印清沼。 忽然天宇变空澄,千丈孤峰立寒峭。 张颠惊号智永泣,剥筋椎髓为君饱。 恨予不习草书诀,九转枯肠祗自搅。 云师云师汝诚能,春蚓秋蛇几时了。 何如认取主人翁,破衲蒙头纸窗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云师一生沉迷于书写技艺,犹如银铁在天空中盘旋,与天工巧妙呼应。 年迈之后,他的豪情仍未完全平息,笔下的锋芒依然独特。 打开门扉,勇士们争先恐后地奔赴战场,剑戟弓戈紧密交织。 沉睡的巨龙决定奋起寻求颔下的宝珠,划破树木,抓住岩石,显露愤怒的利爪。 风雷喧嚣震撼大地,闪电交错倒映在清澈的水面。 突然间,天地变得空旷澄净,千丈高的孤峰屹立在寒冷的山巅。 张颠(怀素)和智永(僧智果)惊讶不已,他们呕心沥血,只为你我笔下生辉。 遗憾的是,我不熟悉草书的技法,只是不断地苦苦摸索。 云师啊,云师,你真的很有天赋,何时才能像春蚓秋蛇般游刃有余呢? 或许应该去寻得那真正的主宰者,披着破旧的长袍,顶着蒙蒙雾气,透过纸窗看破拂晓。
去完善
释义
1. 云师:指雷峰寺的住持僧。 2. 耽:沉溺,爱好。 3. 圣草:指草书。 4. 银铁蟠空:形容笔画的豪放刚劲。 5. 觑天巧:看那天工的技巧。 6. 老来逸气未全平:指年纪虽老但豪放之气仍然旺盛。 7. 笔底锋铓:书法上的锐利。 8. 独扫:独自横扫一切。 9. 开关勇士:喻写字时的气势。 10. 剑戟弓戈:兵器,喻草书笔墨。 11. 睡龙决起求颔珠:源自《庄子·至乐》中的故事,这里指书法家豪放不拘。 12. 划木抓岩纷怒爪:形容书法气势磅礴。 13. 风雷喧豗:形容声音大而杂。 14. 坤轴:地轴,大地。 15. 飞电交横:比喻迅速有力的笔触。 16. 清沼:清澈的水池。 17. 天宇变空澄:天空变得明亮起来。 18. 寒峭:寒冷峻峭。 19. 张颠:唐代草书大家张旭。 20. 智永:南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 21. 九转枯肠:形容苦思冥想的状态。 22. 春蚓秋蛇:书写得不好,字形弯曲如蚯蚓和蛇。 23. 主人翁:指作者自己。 24. 破衲蒙头:穿破袈裟,以头巾蒙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对草书艺术的赞美与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书法家老来性格、笔锋气势的描述,传达了草书的雄浑力量及独特韵味。同时,通过比喻、拟人手法,将草书视为勇士的战斗,以及天地间的风雷景观,形象地展现了草书的气势磅礴。此外,诗中还提到其他书法家对草书的崇拜,表现了草书艺术的魅力所在。然而,诗人也感叹自己未能掌握草书技法,表达了对其技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西湖雷峰云讲主草书》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在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边欣赏雷峰塔上空云彩的情景,以及云讲主的草书之美。郑清之此时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等职,居于杭州。 在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西湖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赏,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郑清之作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在游览西湖时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淳祐年间,南宋朝廷内外交困,蒙古军队已经南下,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郑清之在担任高官期间,积极主张抗金,整顿朝政,力图恢复国家秩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局势日益严峻,最终未能摆脱被元朝灭亡的命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政治状况及文人的忧虑心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