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龙井寺 其一
竹门斜倚酒家帘,石路高低记水帘。
炙背老农惊伛偻,乘肩痴女笑窥觇。
数羝人立攀篱落,一蝶儿嬉掠繖簷。
款约朋从归去路,马头应有月纤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酒馆门口倚靠着竹子做的门帘,一条石板路上有高有低的水流点缀。一位背部被太阳烤的老农弯腰曲背,一个背上坐着小孩的女人边笑边偷偷观察周围。几个牧羊人在篱笆旁站立攀爬,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轻轻掠过伞檐。邀请朋友们沿着这条回去的路前行,抬头望去月亮在马头上方显得纤细柔美。
去完善
释义
1. 竹门:用竹子制成的门。这里指龙井寺的门。
2. 斜倚:歪斜地靠在某个物体上。这里指酒家的门帘斜靠在门上。
3.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这里指通往龙井寺的道路。
4. 水帘:瀑布。这里指龙井寺附近的瀑布。
5. 炙背老农:在阳光下晒太阳的老农。炙,暴晒。
6. 伛偻:弯曲的身体。这里指老农弯腰的样子。
7. 乘肩:坐在肩膀上的意思。这里指小女孩坐在她父亲的肩膀上。
8. 窥觇:偷偷看。这里指小女孩悄悄观察周围的事物。
9. 数羝:数羊。这里指人们在数羊的时候。
10. 人立:像人一样站立。这里指牧羊人站在羊群旁边。
11. 攀篱落:攀爬篱笆。这里指牧羊人为了抓住逃跑的羊而攀爬篱笆。
12. 一蝶儿:一只蝴蝶。这里指有一只蝴蝶在飞舞。
13. 嬉掠繖簷:嬉戏掠过伞形的屋檐。这里指蝴蝶在屋檐下飞舞。
14. 款约:约定时间。这里指和朋友约定好回去的时间。
15. 马头:马的前面。这里指马的前面应该有月亮。
16. 纤纤:纤细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非常纤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龙井寺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诗人观察到的市井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首句通过“竹门斜倚酒家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闲适,次句“石路高低记水帘”则点出了沿途的风景。接下来四句写到了诗人对于农人和儿童的观察,用“炙背老农惊伛偻”和“乘肩痴女笑窥觇”生动地描绘了农夫辛勤劳作的身影以及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而尾联中的“款约朋从归去路,马头应有月纤纤”则写出了诗人在游历结束时的期待和感想。整首诗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及人间烟火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到龙井寺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描绘龙井寺景色的诗。这首诗歌的创作为公元1246年,即南宋淳祐六年。郑清之在当时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这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政治家。
在那个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和蒙古都在威胁着南宋的生存。尽管如此,龙井寺仍然是文人墨客、士人官僚们的精神寄托之地。郑清之在此时来到龙井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他通过描绘龙井寺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禅宗精神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