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觉际偶成
我到家山雪尚飞,看看寒食展归期。
花开无酒蝶贻笑,春尽不吟鶑有辞。
窗下竹君陪晤对,手中杖子共追随。
闲来自唱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已回到故乡,时值雪季,寒食将至,花期随至,虽然无酒助兴,却有蝴蝶翩翩起舞。春末时节,杜鹃啼鸣,而我却无心吟咏。窗外竹子陪我低语,手中的拐杖陪伴着我前行。闲暇之时,我独自唱起无生的曲子,如同井底的泥蛇舞动在柘枝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家山:故乡的山川之地。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2. 寒食:即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扫墓的日子。
3. 展:舒展,放宽。
4. 归期:回家的日子。
5. 花开无酒:形容诗人没有饮酒赏花的心情。
6. 蝶贻笑:蝴蝶传来嘲笑的意味,暗示诗人孤独的心境。
7. 春尽不吟: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却没有咏叹之作。
8. 鶑:即黄莺,又名黄鹂,善于歌唱。
9. 有辞:有言辞或歌声之意。
10. 竹君:对竹子的一种称呼,意指竹子的高雅品质。
11. 晤对:面对面交流,这里指与竹子的交谈。
12. 杖子:拐杖,这里代指诗人的身影。
13. 无生曲:佛教术语,即阐述无生法忍道理的经文。
14. 井底泥蛇: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用泥蛇来形容自己的卑微地位。
15. 柘枝:一种舞蹈,舞者身着绿色舞衣,手持长巾翩翩起舞。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追记觉际偶成》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写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家乡所见所感的种种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我到家山雪尚飞,看看寒食展归期。”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时,虽然已是春天,但山上仍有雪花飞舞的景象。通过“寒食”这个传统节日,诗人表达了期待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颔联“花开无酒蝶贻笑,春尽不吟鸎有辞。”诗人用花开花落、蝶舞莺啼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自己在家乡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没有美酒相伴,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即使春天即将过去,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颈联“窗下竹君陪晤对,手中杖子共追随。”诗人以窗外青翠的竹子为伴,手持手杖在田间漫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卷。
尾联“闲来自唱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诗人以“无生曲”为喻,表现出自己在闲暇时刻,陶醉于音乐的美好之中。同时,又以“井底泥蛇舞柘枝”的形象比喻,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记觉际偶成》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郑清之作为南宋重臣,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清之正担任礼部尚书兼侍读,负责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事务。他深感国家面临的危机,希望改革政治,振兴国家。然而,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受到权臣的排挤和打压。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失望。
这首诗表达了郑清之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思想感情。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梦境中寻求真理的过程,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坚定,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