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葺芷雪韵 其二

标题包含
和葺芷雪韵 其二
夸父逐日有余力,驱万白蜺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縠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夸父追逐太阳还有余力,驱使万千彩虹飞舞交织。 天空照耀如同夜晚明亮的星星,涌动的水池激起土壤的呼吸。 竹林高耸学习枪尖的态势,梅花靠近还能认出半张脸。 苏东坡笑着模仿六家的风格,八篇诗歌连绵不断韵味和声色。 麻衣忽然看见无数蜉蝣阵列,砚台边观赏鱼儿游动紫色石头。 郑谷只理解清瘦寒冷的诗句,江上的渔人披着蓑衣正在捕鱼。 怎么能比得上囊中的锦绣产生皱纹,兔子园的笔下阳春白雪。
去完善
释义
1.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山海经·海外北经》载有夸父追日的传说。 2.余万白蜺飞练织:描绘了天空中的白雪景象。萬:多;白蜺:白色虹霓;飞练:飞舞的丝带;织:交织。 3.连天照耀作夜明:指积雪覆盖,使得夜晚也能看见光亮。 4.涌池培堆惊壤息:描述积雪在地面堆积的情况。 5.竹高已学枪头势:形容竹子在风雪中挺立的英姿。 6.梅近犹能半面识:表明梅花已临近开放,只能看到部分花朵。 7.坡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又称坡翁。 8.六一体:指律诗中的一联对仗句。 9.八章联翩韵声色:指八句组成的诗篇,韵律和谐,色彩鲜明。 10.麻衣:古时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 11.蜉蝣阵:意为短暂易逝的景象。 12.砚池观鱼来紫石:形象地描绘了砚台旁的鱼形石刻。 13.郑谷:唐代诗人,以咏雪诗著名。 14.江上渔蓑正披得:描写江上的渔夫披着蓑衣捕鱼。 15.囊锦生縠纹:意谓把锦绣收藏起来,比喻隐匿才华。 16.兔园老笔阳春墨:表示用阳春白雪般的高雅笔墨书写。
去完善
赏析
郑清之的这首《和葺芷雪韵 其二》生动地描绘了雪后的美景,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首联以夸父逐日的典故为喻,展现了雪景的辽阔壮观;中间两联通过对竹林、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感的欣赏;颈联借坡翁之意,表明诗人的洒脱情怀;尾联则通过对比郑谷与江上渔蓑的形象,突显出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韵味十足,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葺芷雪韵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咏雪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6年,正值宋理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郑清之正身处南宋晚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当时,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战事频发。尽管南宋政府采取了一定的防御措施,但在军事上仍处于劣势地位。这种政治局势对郑清之的人生际遇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曾在朝为官,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地方。在这段时期,郑清之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如雪花飘舞、冰霜覆盖,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时代背景方面,宋理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受到挑战,一些新兴的思想观念开始涌现,如程朱理学等。此外,宋朝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然而,这些进步并没有改变南宋在政治、军事上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郑清之的诗作表现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