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闲坐偶成
秋霖得晚晴,景色似郊坰。
山向闲中碧,云从阙处青。
簷牙抽宿溜,木杪挂疎星。
一枕便高卧,清风入暑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过后天气转晴,风景如同郊区一般宜人。远山在闲暇时显得郁郁葱葱,云朵在天空的缺口处显现出青色。屋檐下滴落着隔夜的雨水,树梢上挂着稀疏的星光。躺在床上就可以享受到清凉的高处空气,清风穿过夏日避暑的窗棂。
去完善
释义
1. 秋霖:秋天的霖雨,即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
2. 郊坰:郊外,原野。
3. 閒:同“闲”,空闲,安静。
4. 碧:绿色。
5. 闕:此处指空缺处。
6. 霤:屋檐上的流水。
7. 木杪:树梢。
8. 疏星:稀疏的星星。
9. 高卧:安然地睡觉。
10. 暑棂:夏季用于通风的窗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清之在一场秋雨过后的傍晚,闲坐在房檐下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秋霖、晚晴、山色、云彩、屋檐、树梢以及清风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在闲适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秋霖得晚晴,景色似郊坰”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和环境背景:秋天的雨季过后,迎来了夕阳的余晖,此时的景色就像是在郊外一样清新宜人。这里以郊外的美景比喻眼前所见,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优雅宁静。
颔联“山向闲中碧,云从阙处青”两句,诗人将视线投向远处的山峦和天空的云彩。绿色的群山在闲暇时光中显得格外秀美,而那白云则犹如宫殿阙楼般矗立在蓝天之中,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观察山色与云彩的变化,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变化和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
颈联“簷牙抽宿溜,木杪挂疎星”诗人将目光收回到身边的事物,房檐上残留的雨珠渐渐滴落,树木枝头间闪烁着稀疏的星光。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突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尾联“一枕便高卧,清风入暑棂”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在此时此刻放下一切烦恼和忧虑,尽享这份自然的恩赐,感受凉爽的清风穿过窗户带来的惬意。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得以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闲坐偶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作品,创作于宋理宗年间。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号安晚,温州永嘉人。他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先后任参知政事、右丞相等要职,曾力荐文天祥,被后世誉为“忠臣”。
这首诗创作时期,正值南宋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国家内外交困。郑清之作为一位忠诚的政治家,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他提倡改革,主张加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清之感到无奈和痛心,但他依然坚守信念,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命运。
这首《雨后闲坐偶成》正是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闲坐之余对自然景色的感慨。通过对雨后天晴的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传达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