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王宫
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
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圆峤岛从东海的东边迁移过来,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坐落在最高的山峰上。尝试把佛法传播到广阔的世界,在高达千丈的悬崖峭壁上挂起如玉般的彩虹。
去完善
释义
1. 圆峤:山名,位于中国福建省。
2. 东海东:指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3. 梵王宫:佛教寺庙的名称。
4. 最高峰:山脉的最高点。
5. 试将:尝试使用。
6. 法雨:佛家的教诲或者佛法的传播。
7. 周:环绕。
8. 沙界:佛教中的世界。
9. 千丈岩:形容山峰险峻。
10. 挂玉虹:形容瀑布从高山倾泻而下,如同彩虹悬挂。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描绘梵王宫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圆峤”作为比喻,巧妙地传达了梵王宫的高耸入云之感。在诗人的想象中,梵王宫位于东海之滨的最高山峰之上,宛如一座人间仙境。接下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试将法雨周沙界”的形象描绘,表现了梵王宫所具有的神圣庄严的氛围。最后,诗人以“千丈岩头挂玉虹”这一生动景象收尾,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梵王宫》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著名诗篇,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郑清之作为一名文人,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梵王宫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郑清之的人生经历也颇具戏剧性。他曾为官,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后又因功被重新启用。这些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诗歌作品,既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饱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佛教文化盛行的时候。佛教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对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清之作为一名文人,深受佛教文化熏陶,他在《梵王宫》中通过对梵王宫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