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村边解嘲 其一

标题包含
再和村边解嘲 其一
闲身惟向静中便,莫景侵寻绛县年。 失解真精昏默默,且观玄牝息绵绵。 温柔乡里谁能老,冷澹生涯别有天。 笑抚脚婆为法喜,漆园何必问经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光只适合在宁静中找到安适,季节流转之中,生命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去。生活里的种种琐碎使人分心、迷惘,我则愿意静下心来观察天地万物的繁衍不息。在这温柔的岁月里,有谁能够永远青春不老呢?淡泊的生活总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笑着抚摸脚婆(蟋蟀),感慨岁月的流逝,又有何必要去追寻那些繁杂的名利呢?
去完善
释义
1. "莫景侵寻绛县年":莫景,指日暮时分。侵寻,逐渐逼近。绛县,春秋时期晋国都城,这里代指繁华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避世隐居,不愿被世俗纷扰所影响,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2. "失解真精昏默默":失解,失去了解脱之意。真精,真实的智慧。昏默默,形容神志不清的状态。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放弃了世俗的追求,转向内心的修行,追求真实智慧的境地。 3. "温柔乡里谁能老":温柔乡,比喻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享受到人生的美好。 4. "冷澹生涯别有天":冷澹,冷清淡泊。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滋味。 5. "笑抚脚婆为法喜":笑抚,笑着抚摸。脚婆,一种用于按摩脚部的小工具。法喜,佛教术语,指因领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闲暇时自我按摩,享受着修行带来的喜悦。 6. "漆园何必问经缘":漆园,庄子曾任漆园吏的地方,这里代指庄子。经缘,指诵经时的缘分。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不再需要去追求庄子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宁静、与世无争的心态。颔联则写诗人精神世界的困惑与清醒的交融,通过静观生命本源,寻找内心的安宁。颈联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尾联透露出诗人的达观态度和从生活中获得愉悦的人生态度。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丰富,体现了诗人深谙世情又淡泊名利的个性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村边解嘲 其一》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当时郑清之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这一年他六十二岁,已经是花甲之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于世事的洞察和感慨也颇深。 在郑清之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既有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自嘲。郑清之在这首诗中,以村边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田舍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