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三月出湖口占 其二
晓日慇懃为着鞭,微风逐旋约轻烟。
东皇景胜浑如旧,西子妆浓许近前。
槛外客山今对展,禊时朋酒占初筵。
十年重访苏堤柳,总付春光入画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阳光热情地洒下光辉,微风吹散薄雾。
东方的美景依然如故,西湖边的美丽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隔着栏杆眺望远方山脉,清明时节的宴会上,朋友们欢聚一堂。
十年来再次探访苏堤的柳树,愿把这美好的春光带入画中。
去完善
释义
1. "晓日":指早晨的太阳。
2. "慇懃":诚恳;殷勤,这里形容太阳对待春天的态度。
3. "为着鞭":古代有"鞭春牛"的习俗,象征着催促春耕开始。这里的"着鞭"表示春天的到来。
4. "逐旋":逐渐流动。
5. "东皇景胜":东皇即司春之神东君;景胜是风景优美之意。此处赞美春日风光。
6. "西子妆浓":以西子比喻西湖,妆浓表示湖面雾气较多,意指西湖景色迷人。
7. "禊时":指修禊的日子。修禊是一种古代民间习俗,每年清明节至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集会水边饮宴,以消除疾病和不祥。
8. "客山":远处的山峦。
9. "十年重访":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到访。
10. "苏堤柳":指杭州西湖的苏堤边的柳树,由宋代苏轼建造并种植。
11. "春光":春天的美好时光。
12. "画船":装饰华丽的小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乙巳三月出湖口占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诗人在出游赏春之际,用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描绘了春日湖上的美好景色。
首联“晓日殷勤为着鞭,微风逐旋约轻烟”,早晨的阳光如同殷勤的鞭策,催促人们起身出游;和煦的微风拂过水面,卷起丝丝轻烟,使得整个场景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清晨的阳光赋予了人情味,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东皇景胜浑如旧,西子妆浓许近前”,虽然春天的景象一如往昔的美丽动人,但西湖的妆容却变得更加浓厚。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美女的妆容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繁华又宁静的氛围,让人陶醉其中。
颈联“槛外客山今对展,禊时朋酒占初筵”,诗人站在湖畔,眺望远方山峦连绵的美景,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春禊时节,朋友们齐聚一堂,共享美酒佳肴,庆祝春天的到来。这里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喜悦心情。
尾联“十年重访苏堤柳,总付春光入画船”,时隔十年,诗人再次来到苏堤,看到垂柳依依的美景依然如故,感慨万千。他将这一切的美好景致都收入眼中,化作一幅动人的画卷。这一句以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巳三月出湖口占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具体时间未详。
郑清之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宦海浮沉,历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等职。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曾受到排挤,被贬谪出朝,后又因力主抗金而得到重用。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在人生低谷时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人民生活困苦。同时,南宋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奸佞当道,忠良受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清之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始终坚守爱国立场,为国家利益着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