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广文出新意得梅之全花实根叶谱入秀句辄效反骚一章

标题包含
广文出新意得梅之全花实根叶谱入秀句辄效反骚一章
东风不借半分力,老树丝窠罥寒织。 虚枝生白独也正,夜气归根吹以息。 个中洒洒无一尘,无眼界至无意识。 居然暗发定慧香,不取诸相了空色。 若于此花论相好,是人如以木钻石。 吾尝闻之老瞿昙,无有少法为可得。 我诗当以无耳听,索梅一笑付蝇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风不肯施加援手,苍老的树上挂满了寒冷的天气。 稀疏的枝条独自在夜间生长,气息逐渐沉向根部。 这中间是如此的洒脱,一尘不染,没有眼界甚至没有意识。 这种香气似乎在黑暗中暗自发散,不依赖任何形象来彰显其存在。 如果有人要用美丽来形容这些花朵,就像把木头和石头当作宝石一样不合适。 我曾听说古老的佛陀说过,没有任何部分可以得到。 我的诗歌应该在没有耳朵的时候聆听,寻找梅花微笑的瞬间,用墨记录它们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广文:诗人自称,郑清之的别号之一。 2. 新意得梅之全花实根叶谱入秀句:新创作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将梅花的全貌包括花朵、果实、根茎、叶子都融入优美的诗句中。 3. 反骚一章:此处可能指模仿《离骚》创作的一首诗。 4. 东风:春风。 5. 不借半分力:没有给予任何帮助。 6. 老树丝窠罥寒织:形容老梅树枝交错如同蜘蛛网,捕捉寒冷的空气。 7. 虚枝生白独也正:看似空虚的枝条上生出白色花朵,独自展示生机。 8. 夜气归根吹以息:夜晚的气息使花朵回归根部,得到休息。 9. 个中洒洒无一尘:梅花的花蕊之中洁净无尘。 10. 无眼界至无意识:意味着梅花在自然开放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杂念和执着。 11. 居然暗发定慧香:梅花竟然暗自散发出平静和智慧的气质。 12. 不取诸相了空色:梅花并不追求外在的形象,而是保持了空灵的本色。 13. 若于此花论相好,是人如以木钻石:如果过于关注梅花的形态和美好,就如同把木头当作钻石一般。 14. 吾尝闻之老瞿昙:我曾听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话。 15. 未有少法为可得:没有任何佛法是固定不变的。 16. 我诗当以无耳听:我的诗篇应当不用耳朵去倾听。 17. 索梅一笑付蝇墨:以梅花为题的诗篇只是玩笑之作,只能付诸于蝇头小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广文出新意得梅之全花实根叶谱入秀句辄效反骚一章”,从诗题可知这是诗人对梅花全貌的描绘,以表现出梅花的品质及自身的感悟。 首联:“东风不借半分力,老树丝窠罥寒织。”描述的是梅花的生长环境,虽然东风不给梅花提供力量,但老梅依然能在寒冷的空气中顽强生长。体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品质。 颔联:“虚枝生白独也正,夜气归根吹以息。”写的是梅花在黑夜中静静绽放的景象,它的洁白和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梅花纯净高洁的赞美。 颈联:“个中洒洒无一尘,无眼界至无意识。”表现了梅花花瓣细腻、晶莹剔透的特点,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尾联:“居然暗发定慧香,不取诸相了空色。”这两句不仅指出梅花香气宁静优雅,还表明诗人认为梅花的形象并非只局限于视觉感受,其香味和气息同样具有内涵,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广文出新意得梅之全花实根叶谱入秀句辄效反骚一章》,作者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政局动荡、国家危亡之际。郑清之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对国家的状况有深切体会。 诗人在此期间,深感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品质,遂以梅花为象征,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正义与美好的追求。他将梅花的形态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花、实、根、叶的全面展现来诠释梅花的生命力和坚毅品质,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定信仰。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正处于金人侵略的严重威胁之下,国势日益衰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朽,百姓疾苦。而郑清之作为朝廷重臣,对此忧心忡忡,故在诗歌中以梅自喻,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南宋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