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窗董寺丞将指平谳安晚来访因举似偃溪为下一则语

标题包含
雪窗董寺丞将指平谳安晚来访因举似偃溪为下一则语
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里袖钳锤。 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偃溪:又作岩溪,位于福建福州北部,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讲学的地方。这里代指朱熹。 2. 恶剧时:是指遇到恶劣、复杂的情况。 3. 袖钳锤:将铁锤藏于袖中,借以比喻暗中做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 4. 不教管领千云衲:这句诗中的“千云衲”是佛教僧众的服饰,这里代指众多的僧人。诗句的意思是不用让那些僧人掌握寺院的管理大权。 5. 打彻头关:意思是打通难关,破解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1291-1369)所作,诗名较长,但诗意清晰。在这首诗中,郑清之以“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里袖钳锤”两句描绘了一个禅宗典故,暗示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其中,“佛法方当恶剧时”暗含了禅宗佛学中的“恶剧”之境,即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磨难与无常。而“偃溪笑里袖钳锤”则描述了禅宗大师在面对恶剧时从容应对的态度,表达了他们在困难面前依旧能够坚持信仰,泰然处之的智慧。 接着,诗人在“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这两句中,巧妙地运用了禅宗典故。其中的“千云衲”指的是许多僧人的僧袍,诗人以此隐喻众多信徒。而“打彻头关”则意味着彻底领悟禅学的真谛,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智慧和面对困境时的达观态度。作者用生动的意象传达出禅宗倡导的精神追求:即使面临困厄,也要坚守信仰,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在晚年所作,具体时间不详。郑清之生活在南宋晚期,即公元1131年至1200年间,这一时期宋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郑清之一生历经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故被贬谪,流放至偏远之地。在他的流放生涯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文学等学术问题。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与友人董寺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是郑清之在与董寺丞交流诗歌心得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彼此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