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教授行 其二
石鼎煎茶午梦醒,羊肠怕听绕车声。
剡舟忽至惊安道,汉使新招别子卿。
交谊从君知绝俗,凋年如我最关情。
鸾凰先路为时瑞,肯卜筵篿诉独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中午时分,我被煮茶的石鼎惊醒,羊肠小道上的车轮声令人害怕。突然间,一艘船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想起了王羲之的故事,他曾在渡口等待友人,友人到时非常惊喜。我也像他一样期待着朋友的到来。
我与你的友谊与众不同,如同我关心的其他事情一样重要。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困难时期。我们就像凤凰和鸾鸟一样,引领着时代的前进方向,我们不必去占卜就能知道彼此的默契和信任。
去完善
释义
1. "石鼎":古代煮茶用具。
2. "煎茶":烹煮茶水。
3. "午梦醒":午睡醒来。
4. "羊肠":指狭窄曲折的道路。
5. "怕听":不想听到。
6. "绕车声":车轮滚过地面的声音。
7. "剡舟":这里指船只。
8. "忽至":突然到达。
9. "安道":许由的字,这里代指隐士。
10. "汉使":汉朝的使者。
11. "新招":新的招募。
12. "子卿":苏武的字,这里代指忠臣。
13. "交谊":交友的情谊。
14. "从君":追随您。
15. "绝俗":超脱世俗。
16. "凋年":指年华老去的时候。
17. "关情":关注情感。
18. "鸾凰":凤凰的别称,比喻贤才。
19. "先路":走在前面。
20. "时瑞":指吉祥之事。
21. "肯卜":愿意预测。
22. "筵篿":用草编成的占卜器具。
23. "诉独清":独自诉说孤独清静。
去完善
赏析
《送林教授行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首联描述了作者在午后醒来,用石鼎煎茶品茗的场景;颔联则描绘了山间公路上羊肠小道曲折迂回、车马喧嚣的景象,与煎茶品茗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歌以剡舟忽至惊安道和汉使新招别子卿作为转折点,从宁静转向热闹,并以此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联通过鸾凰先路为时瑞、肯卜筵篿诉独清等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与祝福。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充满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清之,南宋末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这首《送林教授行 其二》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郑清之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宫廷的官员,但因政治斗争而遭到贬谪,被派往偏远地区担任地方官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世事沧桑,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在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形势日益严峻。蒙古军队不断南下侵略,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清之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然而,他对学术和文化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文学创作,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在《送林教授行 其二》这首诗中,郑清之表达了对友人林教授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深刻反思。他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以及自己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郑清之作为一位诗人的才情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