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第登楼 其三
病思归心走兔迒,自嗤幻境未渠忘。
并州便作咸阳看,设若桑干亦故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为生病而想念家乡,像兔子一样奔向回家的途径,自我嘲笑幻境还没有消失。把并州看作咸阳,假设桑干河也是我的故乡。
去完善
释义
1. 病思归心走兔迒:病思,生病时的心情;归心,思念家乡的心情;走兔迒,语出《史记·天官书》“月在日月如望博之间,近辰星四以舍是也”,意为月亮在太阳和火星之间移动。这里指因病思家,心情如同月亮在日、火之间,既向往又畏惧。
2. 自嗤幻境未渠忘:自嗤,自我嘲笑;幻境,梦幻般的境界,比喻虚幻的世态;未渠忘,没有完全忘记。这里是说,虽然自己嘲笑那如梦般的官场生活,却仍未能完全忘怀。
3. 并州便作咸阳看:并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名,位于今山西一带;咸阳,古秦国都,位于今陕西咸阳市。这里是把并州当作咸阳来看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4. 设若桑干亦故乡:桑干,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这里是假设桑干河也是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赐第登楼 其三》中,诗人郑清之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在病痛中的思乡之情。诗中的“病思归心走兔迒”描述了诗人在疾病困扰下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犹如一只兔子在茫茫草原上寻找自己的家。接着,诗人通过“自嗤幻境未渠忘”这句诗词,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无法摆脱的虚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并州便作咸阳看,设若桑干亦故乡”,更是富有深意。其中“并州便作咸阳看”化用了古人的典故,将并州比作咸阳,暗示了诗人认为自己此刻所处之地,就像过去的咸阳城一样繁华。而“设若桑干亦故乡”则进一步升华了诗人思乡的情怀,即便身处异地,只要能感受到家乡的气息,那么这片陌生的地方也能成为故乡。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赐第登楼 其三》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郑清之生活在南宋晚期,曾任丞相、太子太保等职,是当时朝廷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参与了南宋的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如与蒙古的战争、皇位更迭等。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26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末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蒙古大军南下,对南宋形成严重威胁。而国内政权更迭频繁,政治斗争激烈。作为朝廷重臣,郑清之既承担着国家重任,又面临着个人命运的起伏。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民族危机深重。然而,朝堂之上却是官僚腐败、党争激烈。郑清之虽身处高位,但面对这种局面,心中忧虑重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