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六日早行松山道
五更河鼓尚横陈,小立晨光渐可人。
日出野鸡犹唱晓,雪晴山鸟竞呼春。
溪筠拂袖霜花落,石路支筇藓迹新。
惭愧明朝江国近,买鱼沽酒祓征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黎明时分,银河和天鼓星横卧在天际,站在这晨光之中渐渐感到宜人。太阳初升时,野鸡还在叫唤着清晨的到来;雪后晴天,山中的鸟儿竞相欢歌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在溪边拂过竹子的枝叶,雪花飘落在上面;沿着石头铺成的山路前行,发现青苔上已经有了新的痕迹。明天我即将抵达江边,心中感到些许欣慰;届时会买些鱼、沽点酒来洗去旅途的风尘。
去完善
释义
1. 五更:古代计时法指凌晨3点到5点,这里借指深夜。
2. 河鼓:星名,位于牛郎星下方,代指天空。
3. 小立:暂时站立。
4. 晨光:清晨的日光。
5. 可人:令人感到愉快。
6. 野鸡:指野生的鸡。
7. 唱晓:呼唤天亮。
8. 雪晴:雪后初晴的天气。
9. 山鸟:生活在山林中的鸟类。
10. 竞呼春:竞相呼叫春天到来。
11. 溪筠:溪边的竹子。
12. 拂袖:挥动衣袖。
13. 霜花:霜冻时形成的白色结晶体。
14.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
15. 支筇:支撑竹杖,指拄着竹杖走路。
16. 藓迹新:新鲜的苔藓痕迹。
17. 江国:江河湖泊一带。
18. 买鱼:购买鱼肉。
19. 沽酒:购买酒水。
20. 祓征尘:洗涤路途上的尘土,指洗去旅途劳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早春的早晨为背景,描绘了松山道的美好景致。首联通过描绘五更时的河鼓星和晨光渐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颔联通过描写日出的景象以及野鸡、山鸟的叫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颈联则通过对溪筠、霜花、石路、藓迹等景物的细致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明天即将抵达江国的期待,以及对买鱼沽酒洗去征尘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节奏轻快,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月六日早行松山道》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正月六日清晨行走在松山道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郑清之的生平。郑清之是南宋著名文人,曾任吏部尚书、枢密使等职。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金国不断侵扰,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个背景下,郑清之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月六日是农历新年的第六天,此时正值万物复苏的季节。郑清之在这一天清晨独自前往松山道,欣赏沿途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新绿的嫩草、盛开的桃花和远处的群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些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早春景色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