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操
王昭君,汉宫女。
汉宫女,嫁配虏。
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
春风一摧折,零落在泥土。
君王委心事匈奴,不知匈奴在何处。
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
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为蛾眉误。
当时恩怨或易忘,今日悲愁那可诉。
梦中往往作歌舞,满目异类谁与语。
但见惊风吹尘沙,岂识春还复秋暮。
山林强鬼向夜哭,夜夜氊车宿荒戍。
胡人从来不照镜,但见白髪垂霜缕。
念知此意终不传,独自援琴弹作谱。
弹作谱,寄与汉宫人,一曲未终泪如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王昭君,是汉朝宫殿里的女子。
这个汉朝宫殿里的女子,嫁给了少数民族(古人称为“虏”)。
她像桃李花一样美丽,生命如同清晨的花蕾托付在朝露上。
然而春天里的一次猛烈的风雨吹击,使得她的美丽凋零在了泥土之中。
君王将她嫁给匈奴的心情,好似交给了别人一样的随意,却不知匈奴究竟在哪里。
宦官们协助我上了车,远望汉朝的宫殿犹如隔着层层云雾。
十年的宫廷生活已让我学会了争斗,却不明白自己还是因为美貌而误入了陷阱。
过去的恩恩怨怨或许容易忘记,但现在的悲哀痛苦却无法倾诉。
梦中常常会出现歌舞的场景,满眼望去都是异族的语言和文化,谁能与我沟通呢?
只看到沙尘暴刮过,却不知春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夜幕降临,山中的恶鬼开始哭泣,毡车在荒野中过夜。
胡人从不照镜子,只看见白发如霜。
明知这种心意最终无法传递,却仍然独自抚琴弹奏,将情感寄托在音乐中。
弹奏曲子,希望能寄给汉朝宫殿的人们,一曲未完泪水已经如雨而下。
去完善
释义
1. 王昭君:历史上确有其人,是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位宫廷女子。因远嫁匈奴而著名。2. 汉宫女:指王昭君,她是西汉皇宫中的女子。3. 嫁配虏:指嫁给匈奴的皇帝呼韩邪单于。4. 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比喻王昭君年轻美貌,像桃李花一样生长在汉朝的宫殿中,依靠着皇帝的恩宠生活。5. 春风一摧折,零落在泥土:形容王昭君在汉朝的地位被贬低,最终远嫁匈奴。6. 黄门扶我上车去:指汉代宦官引导昭君登上马车离开皇宫。7. 汉宫隔烟雾:象征昭君离汉宫越来越远,犹如隔着一层烟雾一般难以触及。8. 十年帘下学画眉:描述昭君在汉朝宫廷中的生活,学习绘画眉形等技艺。9. 不知还为蛾眉误:意为不知道自己在汉朝宫廷中被蛾眉(代指红颜祸水之类的成语)的流言所害。10. 当时恩怨或易忘:表达昭君对于过去的恩怨可能容易忘记。11. 今日悲愁那可诉:表示如今昭君的悲伤情绪难以言说。12. 梦中往往作歌舞:描述昭君在梦境中常常回忆起过去在汉朝宫廷中歌舞升平的生活。13. 异类谁与语:意味着昭君生活在匈奴部落中,身边没有知音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感。14. 但见惊风吹尘沙:表达昭君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家乡的思念。15. 春还复秋暮:寓意时光荏苒,春夏秋冬循环更替。16. 强鬼向夜哭:暗示昭君内心充满忧虑和哀伤。17. 毡车宿荒戍:描绘昭君在匈奴部落生活的艰苦环境。18. 胡人从来不照镜:借指匈奴人不像汉人那样注重外貌,表现昭君对汉文化的眷恋。19. 白发垂霜缕:表示昭君年华逝去,头发逐渐变白。20. 弹作谱:意指昭君用弹琴来抒发内心的忧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王昭君的古诗,主要描绘了她在匈奴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王昭君的命运感叹,表达出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悲伤。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操》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9年,正值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沈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本人也经历了宦海浮沉,既有名满京城的辉煌时刻,也有贬谪外放的落寞岁月。在人生旅途中,沈辽始终关注社会民生,关心国家大事。当他听闻汉朝的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昭君操》。
沈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认为,昭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她远嫁匈奴,换来了边疆的安宁。沈辽借用昭君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民族和睦的关注,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