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第四桥

标题包含
第四桥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萧立之(1203年-?),字斯立,号冰崖,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有交往。 萧立之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历任州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举起酒杯品尝螃蟹,在月光下荻花在江边的洲渚和树林中摇曳生姿。 长江的秋天景色无人欣赏,小船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夜色已深。
去完善
释义
1. 把:拿着 2. 孤樽:独自饮酒的器皿 3. 擘:分解,分开 4. 蟹斟:指品尝蟹肉 5. 荻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白色小花 6.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7. 月:指月光 8.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9. 秋色:秋天景物的特点 10. 无人管:没有人过问 11. 柔橹:柔软的船桨 12. 风前:在风中 13. 夜深:夜晚已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萧立之的《第四桥》,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水乡独酌赏秋的美景。首句“自把孤樽擘蟹斟”描述了诗人自己持杯饮酒,品味螃蟹的情景。颔联“荻花洲渚月平林”中,月色与洲渚上的荻花相互映衬,显得宁静而美丽。接下来的“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和环境的空旷。诗人通过这四个句子,呈现了一幅静谧、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四桥》是南宋诗人萧立之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出这首诗作于南宋末期,因为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萧立之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其影响。 在这一时期,萧立之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原本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中了进士,步入仕途。然而,南宋后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萧立之在官场不得志,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时,金兵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朝廷内部党争激烈,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这导致了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实感到失望和痛心,纷纷投身文学创作,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萧立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 《第四桥》这首诗描绘了萧立之在四桥附近所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风光的喜爱。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诗人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波纹”来比喻社会的风云变幻,用“沙鸥”来象征那些洁身自好、远离纷争的隐士。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深深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