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君时弟
日夜风前听好音,书来一读一伤心。
泪摇眼尾催花发,愁结眉头见雪侵。
秋径自栽彭泽菊,夜堂时奏武城琴。
事多不废看书否,白首知君惜寸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日日夜夜听风声,来信一看就伤心。
眼泪簌簌催花开,愁绪凝结似雪侵。
秋天在园中种植菊花,夜晚在客厅弹奏古琴。
事情再多也不能耽误了阅读,白头的朋友请珍惜时间。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里指寄托感情或想法。
2. 君时弟:作者的一位兄弟,可能是名字中带有“君时”的人。
3. 日夜风前:形容风雨不断的时间段。
4. 好音:好消息,这里指关于兄弟的消息。
5. 一读一伤心:每看一封来信就感到一次悲伤。
6. 泪摇眼尾:形容流泪的样子。
7. 催花发:催促花朵开放。这里可能比喻促使自己振作。
8. 愁结眉头:忧愁如同眉间的皱纹。
9. 见雪侵:看到雪景而感到忧虑。
10. 秋径:秋天的道路。
11. 自栽彭泽菊:彭泽是指古代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他曾在彭泽县任职。这里可能寓意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12. 夜堂:夜间的客厅。
13. 时奏武城琴:武城是孔子的学生子游曾担任地方官的地方。子游擅长弹琴,所以武城琴代表了高雅的艺术修养。
14. 不废:不放弃。
15. 看书:阅读书籍。
16. 白首:白头,指老年。
17. 惜寸阴:珍惜光阴,表示对时间的珍视。
去完善
赏析
《寄君时弟》彭汝砺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兄弟情深意长的思念之情。“日夜风前听好音,书来一读一伤心”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彼此关心着对方的生活。“泪摇眼尾催花发,愁结眉头见雪侵”则是通过描绘人物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悲痛心情。
诗歌后两句描述了兄弟两人的生活场景,“秋径自栽彭泽菊,夜堂时奏武城琴”展示了他们在各自生活中的文艺气息。同时,“事多不废看书否,白首知君惜寸阴”则表达了对弟弟的关怀,希望他即使事务繁多也能珍惜时间阅读学习。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和牵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君时弟》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人彭汝砺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彭汝砺生卒于公元993年-1048年,是江西南康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繁华盛世和战乱纷争。
彭汝砺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才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他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百姓的拥戴。然而,在他的晚年时期,北宋边疆危机日益严重,金兵南下侵扰,彭汝砺因忧虑国事而抱病辞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彭汝砺写下《寄君时弟》这首表达兄弟情谊的诗。诗中的“西风吹雁行”,反映了当时的战事氛围,以及诗人对家国安危的关切之情。同时,诗中的“莫遣吴歈歇”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