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姚覃

标题包含
酬姚覃
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 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再次相见却又相邀, 从未倾诉过寂寞与孤独。 醉卧在春天的草地之中, 在明亮的灯光下尽情歌唱。 思念故乡的泪水不停滑落, 回到家乡的路途却仍显遥远。 年复一年,在离别的地点, 杨柳的枝条很少低垂。
去完善
释义
1. “不见又相招”:“不见”指离别后的再次相见,这里可理解为重逢。“相招”指相互邀请。这句表示即使分别已久,还是无法掩饰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2. “何曾诉寂寥”:“何曾”即从未,“寂寥”形容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寂寞,但仍不能倾诉出来。 3. “醉眠春草长”:“醉眠”表示醉酒之后的昏睡状态。“春草长”描述春天的草地一片茂盛。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饮酒之后在春色盎然的环境中进入梦乡的场景。 4. “吟坐夜灯销”:“吟坐”指一边吟咏诗歌一边静坐。“夜灯销”表示夜间灯火渐渐暗淡。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夜晚一边沉思一边独自吟唱的情景。 5. “泪堕思山切”:“泪堕”即眼泪落下。“思山切”形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十分强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流泪的深切情感。 6. “身归转路遥”:“身归”指回家,“转路遥”表示回程路途遥远。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想家,但归程之路还相当遥远。 7. “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年年”表示每年,“送别处”指出送别的地点。“杨柳少垂条”形容杨柳枝条稀疏。这句话意味着每年都在相同的地点送别友人,而杨柳也日渐衰老,枝条变得稀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频写给朋友姚覃的回信,表达了诗人在与朋友相聚、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场景,表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颔联“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描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时光,他们在春天的草地上醉卧畅谈,夜晚围坐在一起赏灯赋诗,尽显文人雅士的风流。颈联“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写到了诗人在与朋友别离时的不舍之情,泪眼婆娑地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但返回的路途却显得异常遥远。尾联“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诗人以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道出了每年都在这个地方与朋友道别,看着柳条逐渐稀疏,感叹时光荏苒,友情永恒。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姚覃》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唐朝末年。在这期间,李频经历了科举考试的不幸失败,以及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晚期的衰落阶段,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然而,诗歌文化仍然繁荣,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李频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也在诗歌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酬姚覃》一诗中,李频表达了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待。这首诗创作于他科举失利后,可能是在某个离别的场景下,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独怜江上柳,相见又东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这个动乱时期的无奈与感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