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邦宁
心事谁能识,交游得细论。
有居多水竹,此世老丘园。
遗恨成千古,无人作九原。
晚来风政恶,不忍赋招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事无人能明察,
只能和好友细细谈论。
这里有许多的水和竹子,
这一生就将在这山水园林里老去。
只留下千古的遗憾,
没有人能在九泉之下陪伴我。
晚上的风儿如此狂暴,
我不忍心去诵读《招魂》诗。
去完善
释义
1. 心事:指诗人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2. 谁:疑问代词,这里表示无人。
3. 识:理解,明白。
4. 交游:交际,交往。
5. 细论:详细地谈论。
6. 有居: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7. 多水竹:形容环境优美,有水有竹子。
8. 此世:此生,这一生。
9. 老丘园:在乡村度过晚年。
10. 遗恨:未了的心愿或遗憾。
11. 成千古:成为永恒。
12. 无人:没有后人。
13. 作:建造,制作。
14. 九原:古代埋葬贤能之士的地方,这里指墓地。
15. 晚来:指天气变凉的时候。
16. 风政:风纪,风气。
17. 恶:恶劣,不好。
18. 不忍:难以忍受,不愿意。
19. 赋:写作,创作。
20. 招魂:呼唤亡魂。
去完善
赏析
《挽杨邦宁》彭龟年这首悼念诗通过描绘友人的生前交游、居所和生活,以及生后的遗憾和哀伤,表达了诗人对其挚友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首句以“心事谁能识”开篇,点明了逝者的心境无人理解,凸显出逝者生前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交游得细论”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逝者的社交圈子,暗示了他在人群中却难觅知音的境地。
颔联“有居多水竹,此世老丘园”则展示了逝者的生活环境,既有宁静的水竹,也有悠远的丘园。这两句不仅呈现了逝者的居所风貌,更表达了他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的愿景。然而“遗恨成千古,无人作九原”两句揭示了逝者未能如愿的遗憾,他不仅无法再与世人相见,也没有人能够为他哀悼。
尾联“晚来风政恶,不忍赋招魂”则以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在凛冽的寒风中,诗人难以承受这悲痛的情感,因此不愿吟唱招魂曲,以免触动内心的痛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杨邦宁》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彭龟年所作的一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彭龟年在当时深受朝廷重用,担任过吏部尚书、御史中丞等重要职务。然而,南宋时期政局动荡,内外矛盾激化,给文人带来诸多困扰。彭龟年亦受此影响,感叹世事无常。
公元1194年,杨邦宁去世,彭龟年为悼念这位故友,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挽杨邦宁》:“病里逢秋便已凄,愁边送目更堪伤。疏帘空惹西风恨,幽径偏催落叶忙。霜鸟唤人随梦断,星槎何处问行藏。夜寒茅屋如相忆,独卧江城月满床。”这首诗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离去的哀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