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也是洛阳城中赏花的风雅之士,如今即便山野中的花开得迟了些,又何必为此叹息呢?

去完善
释义
洛阳:北宋时期的繁华之地;野芳:山野间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春风”开篇,点明山城春意迟迟未至的独特景象,为全篇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前两联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残雪压枝”“冻雷惊笋”,既展现了山城早春的萧瑟,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希望。第三联由景及情,“归雁”触发乡思,“病”字则进一步深化了人生漂泊与岁月流逝的无奈。尾联笔锋一转,用昔日洛阳的繁盛对比今日的荒凉,却以豁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明尽管身处逆境,但依然能保持乐观与从容。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而不失旷达,体现了欧阳修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这是他仕途中的低谷时期,身处偏远山城,内心充满惆怅与无奈。诗题为“戏答元珍”,是回复好友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唱和之作。在早春二月、春意未浓之时,诗人借景抒怀,以豁达的笔调表达自己虽遭贬谪却依然乐观的心境,同时流露出对故乡和往昔岁月的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