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道人心事略幽闲,落在星流羽檄间。
吏退灯明书到眼,袖炉烘煖鹧鸪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德君子的心绪显得宁静淡泊,却难以摆脱忙碌繁琐的现实事务。直到夜幕降临,公事告一段落,这才有了阅读诗书的时间。点燃袖炉以取暖,让自己的心灵在书香中寻得片刻安宁。
去完善
释义
"道人":这里是指修道之人,指的是作者自己,借指隐居的文人。
"心事略幽闲":这里的"心事"指忧虑国事之心,"略幽闲"表示略微显得安静从容。
"落在星流羽檄间":"星流"形容时间流逝之快,"羽檄"是一种军事文书,这里用来比喻时事紧迫。
"吏退灯明书到眼":"吏退"指官员散去,"灯明"是说灯光照耀,"书到眼"是收到来信的意思。
"袖炉烘煖鹧鸪斑":"袖炉"是放在袖子里的手炉,"鹧鸪斑"是一种像鹧鸪鸟羽毛花纹一样的斑点,这里用来比喻袖炉上所绘的花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在宁静的夜晚处理公务的情景。首句“道人心事略幽闲”表现了诗人作为修道者的超脱与从容,他虽身在尘世,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清静和悠闲。紧接着,“落在星流羽檄间”表明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心系天下苍生,关注战事的动态。接下来的两句“吏退灯明书到眼,袖炉烘煖鹧鸪斑”更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处理公务的场景:当官吏们离去,屋内灯光明亮,诗人专心致志地阅读着文件;同时,他还用袖炉温暖着手,表现出他的辛勤和对寒冷的抵御。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细节展现了诗人忠于职守、关爱百姓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他身为修道者的清净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07年之间,即曹彦约担任官职的期间。
在这个时期,曹彦约历经了南宋社会的风风雨雨。他曾担任过临安府教授、秘书省正字等官职,后因主张抗金而被罢免。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痛苦生活,这些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方的政局也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时局,许多有识之士都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彦约写下了这首《夜坐》,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痛苦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