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首春课湖庄种植

标题包含
首春课湖庄种植
买橘求杉答履端,尚虞霜雪重遮阑。 桃蹊上下全锄麦,梅岭中边杂艺兰。 巨竹栽成千百个,野花留取两三般。 生平只有田园乐,昼短还须秉烛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购买橘子来寻求杉树,期望在鞋子的前端找到合适的木料。仍然担心霜雪可能会阻碍我们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桃树的小径旁,小麦被锄头悉心耕作过;而梅树的四周,兰花已经盛开。 千百个巨大的竹子被栽下,还有一些野花在中间留下两三朵。 我的一生都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快乐,即使在白天短暂的时候,也需要拿着蜡烛去欣赏它。
去完善
释义
1. 买橘求杉答履端:这句诗中的"买橘"指购买橘树,"求杉"指寻求杉树。 "履端"在古代指的是开始,开端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购买橘树和寻求杉树来开始这个春天在湖庄的种植活动。 2. 尚虞霜雪重遮阑:"尚虞"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制度,这里可能暗含了对战争和时局的忧虑。"霜雪"是指寒冷的天气。"遮阑"是遮挡阻挡的意思。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担心严寒的霜雪可能会阻碍春天的到来和植物的生长。 3. 桃蹊上下全锄麦:"桃蹊"是指桃树下面的土地,这里用来比喻开垦的土地。"锄麦"是耕种小麦的意思。这一句描述了在开垦的土地上全面种植小麦的景象。 4. 梅岭中边杂艺兰:"梅岭"是指种满梅树的山岭。"杂艺兰"是指在山岭中间和边缘种植兰花。这句表达了在梅树之间混杂种植兰花的景象。 5. 巨竹栽成千百个:"巨竹"是一种竹子,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大面积的竹林。"栽成"是种植成功的意思。这句描绘了种植成功的大面积竹林的景象。 6. 野花留取两三般:"野花"是指在田野间自然生长的花朵。"留取"是保留,保存的意思。"两三般"是指两三种类型的花朵。这句表示保留了两种或三种不同类型的野花在田间生长。 7. 生平只有田园乐:"生平"是指诗人一生的时间。"田园乐"是指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乐趣和热爱。这句话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表述,他的一生都在享受着田园生活带来的快乐。 8. 昼短还须秉烛看:"昼短"是指白天时间短暂,"秉烛"是指点燃蜡烛。这句是说即使白天时间短暂,也要点起蜡烛去欣赏美丽的田园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首春课湖庄种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里进行农耕种植的情景。诗人用词朴素而生动,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 诗的开篇,“买橘求杉答履端”,点明了诗人对于柑橘和杉树的渴望,展现出他对于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尚虞霜雪重遮阑”则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农耕的艰辛。 接下来,“桃蹊上下全锄麦,梅岭中边杂艺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辛勤耕耘的场景。在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农事的熟练和热爱。同时,通过桃树和小麦、梅花和兰花这两种不同的植物,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巨竹栽成千百个,野花留取两三般”,诗人表达了对于竹林和野花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于田园生活的满足。 最后,“生平只有田园乐,昼短还须秉烛看”,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的最直接表达。他认为田园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即使白天时间短暂,也要点亮蜡烛去欣赏这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首春课湖庄种植》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曹彦约辞去了官职,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曹彦约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但在官场斗争中失利,被迫离开了官场。回到故乡后,他决定将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和诗歌创作中,以此来表达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南侵,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曹彦约却在他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宁静和快乐,这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在这首诗中,曹彦约通过对春天播种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农事的关心和热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农业生产做出贡献,同时也通过诗歌传达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