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劝石集贤饮

标题包含
劝石集贤饮
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簷欹。 祗传祖席觞无算,肯顾尚书对有期。 芸省繙经终寂寞,柳隄飞鞚好追随。 灵均不醉真何益,千古离骚怨楚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升起在天空的高处,拂晓时的雾气渐渐散开。骑马经过繁华的街道,头上的帽子有些歪斜。只听说在酒席上大家欢饮不断,却忘记了与朝中大臣们的约定。忙碌地在政府部门查阅经文,终究还是感到孤独寂寞;沿着柳树成行的堤岸策马飞奔,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屈原有酒不喝,那么他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他那流传千古的《离骚》和楚辞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去完善
释义
1. 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么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这里指早晨。 2. 章台:古代宫殿或官署前的台阶。这里指朝堂。 3. 走马:骑马疾行。 4. 帽簷欹:帽子的边缘歪斜。这里形象地描绘出骑在马上时的动态景象。 5. 祗传:只有传递的意思。 6. 祖席:聚会的筵席。这里指过去的酒宴。 7. 觞无算:喝酒不计数,指喝酒很多。 8. 肯顾:答应照顾。 9. 尚书:古官职名,这里指集贤院(唐宋时期掌管图书秘籍的机构)的长官。 10. 有期:约定的日期。 11. 芸省:泛指朝廷的文翰机关。 12. 繙经:翻阅经文。 13. 柳隄:柳树成荫的道路。 14. 飞鞚:快速骑马。 15. 灵均:屈原的字。 16. 离骚: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种抒情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杨亿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对饮酒的见解和对朋友的诚挚邀请。首联“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簷欹”形象地描绘了日出时分,阳光穿透雾气,章台路上的马儿疾行的画面。颔联“祗传祖席觞无算,肯顾尚书对有期”则传达出诗人愿与朋友共享美酒、共度欢乐时光的热切期盼。 颈联“芸省繙经终寂寞,柳隄飞鞚好追随”中,芸省意为京都官署,翻经则为读书之意;飞鞚形容疾驰的马。这两句意味着尽管在京都忙碌官场生涯,内心却仍渴望追求诗和远方的自由。 尾联“灵均不醉真何益,千古离骚怨楚词”则是诗人在感叹屈原一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借他之口表达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也要坚守本心的态度。全诗表达了杨亿对朋友深情厚谊和执着坚守个人信念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劝石集贤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亿的一首词作。此诗创作于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此时,杨亿在翰林院担任编修官,负责整理皇家典籍和撰写宫廷文书。 在创作这首词时,杨亿正处于人生的高潮期。他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宠信,地位显赫。然而,他也意识到了权力和地位所带来的压力和束缚。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唱和,饮酒赋诗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此外,杨亿所在的翰林院是宋朝的最高学术机构,汇集了一批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们在闲暇之余常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切磋学问。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和历史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