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昭陵什伐赤马图
赤骥驼僧去玉关,换他白马载经□。
谁怜什伐飞龙子,赢得金创卧帝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骏马驮着僧人离开玉门关,换成白色的马来承载佛经。谁能同情那个飞龙的王子,他因赢得战争而躺在皇帝的宫殿里养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昭陵什伐赤马图:这首诗是作者为一幅描绘昭陵什伐赤马的图画所作的题诗。昭陵,指唐朝李世民的陵墓。什伐赤马,传说中的宝马,又称“天马”。
2. 赤骥驼僧去玉关:赤骥,红色的骏马;驼僧,驮着僧人;玉关,即玉门关,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这句意思是,红色的骏马驮着僧人去往玉门关。
3. 换他白马载经□:换,交换;白马,白色的骏马;载经□,载着佛经。这句是说,用红色的骏马换来白色的骏马,载着佛经前往远方。
4. 谁怜什伐飞龙子:什伐,什伐赤马的省称;飞龙子,指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以美貌著称。这句的意思是,谁能怜悯什伐赤马,就像曾经的美丽皇后赵飞燕一样。
5. 赢得金创卧帝闲:赢得,得到;金创,金属制造的创伤;卧帝闲,指躺在皇帝的休息处。这句的意思是,什伐赤马虽然得到了金属制作的创伤,但仍然躺在皇帝的休息处。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什伐赤马图”为题,用意深刻。首句中的“赤骥驼僧去玉关”,将读者引入一个遥远的沙场画面。这里的“驼僧”可以理解为虔诚的僧人,他们肩负使命,穿越茫茫沙漠,向遥远的玉门关行进。而“赤骥”则是指能担负重任的马匹,这里代表忠诚与英勇的精神。诗人以此表达出信仰与精神的力量无穷,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接着“换他白马载经□”,承接前一句,揭示出驼僧们在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当他们用赤诚的心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时,他们的精神也感染了他人,使得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在诗人眼中,这种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甘愿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值得尊敬和学习。
而在诗的后两句中,“谁怜什伐飞龙子,赢得金创卧帝闲”,诗人则将视线从遥远的沙场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那名受伤的金创战士。他曾是战场上的英雄,如今却只能在帝王身边度过余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勇士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是对历史车轮下,英雄们宿命般的悲剧性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昭陵什伐赤马图》是南宋诗人龚开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4年,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入侵,战火纷飞的时期。这一年也是宋理宗在位期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龚开作为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时局原因未能如愿进入仕途。他在民间以教书为生,生活清苦,但他仍然坚守着儒家的理想,关心国家命运。
在这首诗中,龚开通过对昭陵什伐赤马图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忠良的崇敬之情。他以马喻人,借马的威武形象和忠诚品质,象征那些在战乱年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英雄。同时也寓含着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