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七字观周曾秋塘图有作
秋,秋。
潇洒,清幽。
人静处,水边头。
波纹细细,风色飕飕。
鸥鹭情相狎,凫鹥乐自由。
疎苇败荷池沼,白苹红蓼汀洲。
几竿渔钓去已尽,一段晚云寒不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秋色。
淡泊自然,宁静深沉。
在这静谧的地方,靠近水的源头。
水波轻轻荡漾,微风轻轻吹拂。
鸥鹭与水鸟亲密无间,自由自在地嬉游。
池塘里稀疏的芦苇和凋谢的荷花,水边的草地遍布着白色的浮萍和红色的蓼草。
钓鱼的人已经离去,留下一片天空中飘逸的晚霞,寒冷的感觉油然而生。
去完善
释义
1. 人静处:指游人稀少、环境宁静的地方。
2. 水边头:指靠近水边的地方。
3. 波纹细细:形容水面上的波纹细小、波动微小的样子。
4. 风色飕飕:描述秋风凉爽、风吹过的感觉。
5. 鸥鹭情相狎:鸥鹭之间情感亲昵、相处融洽的样子。
6. 凫鹥乐自由:凫鹥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玩耍的情景。
7. 疎苇败荷池沼:描绘了池塘边的稀疏芦苇和凋败荷叶景象。
8. 白苹红蓼汀洲:描述水中白色的小萍和水边红色的水蓼相映成趣的场景。
9. 几竿渔钓去已尽:描述渔人在夕阳西下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垂钓活动,离开了池塘。
10. 一段晚云寒不收:描述暮色中的天空,一段段冷色调的云朵漂浮在寒冷的空气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池塘景象,从一字到七字,层层深入,展现了诗人对秋意的独特感受。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细腻的词汇和笔触,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卷。在诗人笔下,秋天的池塘显得既潇洒又清幽,水面波纹细腻,风吹过,带来瑟瑟凉意。鸥鹭与水鸟在这片水域中悠然自得,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池塘中的残荷、白萍、红蓼等植物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字至七字观周曾秋塘图有作》是元代画家、诗人龚开在公元1260年左右创作的一首诗。这个时期正值元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作为南宋遗民的龚开,一生经历了宋金对峙、宋元交替的历史时期。他在南宋末年曾任军器监主簿,因南宋灭亡而辞官回乡。元朝建立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宋朝灭亡后,元朝统一了中国,但民间对前朝的记忆并未完全消退,许多文人志士仍然怀念宋朝的繁荣与文化。其次,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画家们往往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