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宵不出

标题包含
元宵不出
东风摇荡玉奁冰,车马从人唤不譍。 頼有曲生来入座,了无魔女与分灯。 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胜。 却笑少年行乐地,华胥枕上太瞢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晶莹的冰块,车辆和马匹随从们呼叫也不回应。幸亏还有那曲子陪伴我入座,没有恶魔女子与我共分灯火。深夜月色明亮如同洗涤过一般,寒冷在梅花枝头显得瘦弱不堪。可笑的是年轻人在寻欢作乐的地方,在华胥之梦中的枕头上方显得过于冲动。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即春风,这里指春天。 2. "摇荡":指风吹拂。 3. "玉奁冰":玉制的盛放食品的盒子,这里用来比喻元宵节的食品。 4. "车马":指车辆的行列。 5. "从人":指随从人员。 6. "不譍":亦作“不迎”,即不应答,不理睬。 7. "赖有":幸亏有。 8. "曲生":指酒,古人常把酒比作老友。 9. "入座":进入酒席。 10. "了无":完全没有。 11. "魔女":佛教中指折磨人的女神,这里指妖艳的女子。 12. "分灯":分享灯火。 13. "夜色":夜晚的景象。 14. "如洗":形容非常干净。 15. "寒在梅梢":指梅花树梢的寒冷。 16. "不胜":承受不住。 17. "少年行乐地":年轻人游乐的地方。 18. "华胥枕上":华胥是中国传说中的理想国,这里是指梦境。 19. "瞢腾":迷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元宵不出》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诗作,描绘了元宵节时作者并未出门游乐的情景。诗中,“东风摇荡玉奁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车马从人唤不譍”则体现了节日中热闹的场景,而诗人选择在家中度过。接下来,“頼有曲生来入座,了无魔女与分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心情,以及对繁华世界的超脱态度。 随后,“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胜”是对夜景的描述,月光皎洁如同水洗一般,梅花枝头也因寒冷而显得瘦弱。这里既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又通过对比突出了季节的变化。 最后,“却笑少年行乐地,华胥枕上太瞢腾”是对青年欢乐场景的讽刺,表现了诗人冷静、理智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在元宵佳节时的独特心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宵不出》是南宋诗人虞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创作的七言绝句。虞俦,字谦孺,宁国府人,祖籍浙江慈溪,自幼才华横溢,仕宦多年,曾官至吏部侍郎。 在创作此诗时,南宋朝廷正面临金兵的威胁,国家局势岌岌可危。而在这种情况下,临安城内的官员、百姓仍沉醉在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中,忘却了国家的忧患。虞俦对此深感忧虑,遂作此诗以表达忧国忧民的心情。 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涉及到了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及其元宵节的风俗。当时,临安城内的市民喜欢欢度佳节,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灯会、猜灯谜等活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但忽视了国家的安全问题。虞俦通过这首诗歌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安危,表现出其深重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