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二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丝桐清夜作三弄,明月入帘风拂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树木在六月的夏日里投下清凉的阴影,四季盛开的鲜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夜幕降临,静谧的夜晚伴随着清风吹拂的床铺,弹奏着清澈的琴声,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帘洒进屋内。
去完善
释义
1. "古木":古老的树木,这里指代松风阁周围的松树。
2. "阴阴":形容树木茂密,遮天蔽日。
3. "六月凉":在炎热的六月天里,松风阁周围的古木带来凉爽的感觉。
4. "幽花":指藏在深处或人迹罕至的花草,这里指代松风阁附近的野花。
5. "藉藉":茂盛的样子。
6. "四时香":四季都有花香。
7. "丝桐":古代乐器名,以丝为弦的桐木制琴,泛指弦乐器。
8. "清夜":清净的夜晚。
9. "三弄":指弹奏三遍,这里是描述丝桐弹奏的美妙音乐。
10. "明月入帘":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帘照进室内。
11. "风拂床":微风吹拂着床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的第二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六月盛夏,古木遮天,投下一片阴凉;四季花开不断,散发出阵阵香气。夜晚清风拂过窗户,明月洒进室内,弹奏起悠扬的琴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恬淡与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裘万顷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1194年)所创作的诗歌。
此时,南宋国力日益衰弱,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由于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感,创作了这首诗。
裘万顷生活的时期,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尖锐。他关心民生,渴望国家富强,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苦难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裘万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他的诗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关怀,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展现了一位有责任感、有良知的文人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