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

标题包含
雨后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䆉䅉,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事务在雨后已完成,秋天的景象在晴天更为美好。 新的香气漂浮在甘蔗地上,剩余的水分溢满在小溪中。 在织布机的蟋蟀声中,可以看到犁地和锄草的鹭鸟身影。 我的生活多么幸运,田地里又是一个丰收年。
去完善
释义
1. "秋事":指秋季农作物的收获。 2. "毕":结束,这里指农作物收割完毕。 3. "秋容":秋天的景色。 4. "妍":美丽,这里形容晴朗天气下秋天的景色。 5. "新香":清新的香气,这里指雨后空气中散发的香味。 6. "荷花":一种水生植物,夏日盛开,有清香。 7. "余润":指雨水滋润后的土壤湿润度。 8. "潺湲":水流的声音。 9. "机杼":指织布机,这里指纺织的声音。 10. "蛩":蟋蟀,秋天鸣叫。 11. "犁锄":耕种工具,这里代指耕作。 12. "鹭":水鸟,常见于稻田等水域。 13. "田里":农田,这里指丰收的景象。 14. "丰年":丰收的年份。
去完善
赏析
《雨后》是一首描绘秋日雨后天晴景象的诗篇。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手法,生动地呈现了秋收时节雨后的场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在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农耕社会中农民喜获丰收的愉悦心情。 首联“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描述的是秋天的农事在降雨之后已经完成,雨过天晴的美景展现在眼前。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雨天和晴天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雨后天空的高远明朗、空气的新鲜纯净以及大地的一片生机盎然。 颔联“新香浮䆉䅉,余润溢潺湲”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美好景色。新香的浮现表明作物已经成熟,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雨水滋润过后的小溪潺潺流淌,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的旺盛。 颈联“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传达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蟋蟀在田间鸣叫,勤劳的农民们在田间劳作,形成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卷。白鹭在水田边悠闲觅食,更进一步渲染了丰收季节田园生活的恬静氛围。 尾联“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抒发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在这美好的岁月里,农民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庄稼丰收,生活富足,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以及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天晴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一时期,裘万顷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初年,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火连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名爱国文人,时刻关注国家命运,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雨后》这首诗中,裘万顷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下却难以实现。诗人的心境也因此显得有些沉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