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拂云主人

标题包含
赠拂云主人
十年作计须种木,一日不可使无竹。 道人于此得三昧,绿雾中间著苍玉。 拂云谁为名其居,我亦心同云卷舒。 相期直觅飞霞佩,不用重拈种树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计划要在十年内种植树木,每一天都不能没有竹子。 在这境界里,道士们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绿色雾气中点缀着苍翠的玉竹。 在云端有谁知道这个地方的名字呢?我的心情也与浮云一样自由舒展。 期待一起寻找那如飞霞般的美丽,不需要再拿起植树的书本。
去完善
释义
1. 十年作计须种木:意为种植树木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作计”是指计划或打算。 2. 一日不可使无竹:表示一天都不能没有竹子陪伴。这里赞美了竹子的美好品质。 3. 道人于此得三昧: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他在这里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三昧”是佛教用语,指进入一种平静、专注的精神状态。 4. 绿雾中间著苍玉:形容翠绿的竹叶间露出苍白的玉石般的竹子。 5. 拂云谁为名其居:是谁给这个居住的地方取名为“拂云”。 6. 我亦心同云卷舒:我的心也和这云朵一样,随着风吹自由地卷舒。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心境。 7. 相期直觅飞霞佩:期待能一起寻找佩戴飞霞的途径。这里用“飞霞”象征美好、高远的事物。 8. 不用重拈种树书:不需要再去翻阅种植树木的书籍。这里是诗人表达他已经懂得了种植树木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赠拂云主人》这首诗是诗人裘万顷对拂云主人的赞美与期待。首联“十年作计须种木,一日不可使无竹”,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美好向往,希望能在其中过上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这里的“种木”和“无竹”都是指居住环境的雅致与宁静。颔联“道人于此得三昧,绿雾中间著苍玉”,进一步描绘了拂云主人的形象,他在这里得到了生活的真谛,犹如苍翠的玉石一般高尚纯洁。尾联“拂云谁为名其居,我亦心同云卷舒”,则是诗人对拂云主人的敬意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赞美,表示自己也有相同的心境和生活态度。而最后的“相期直觅飞霞佩,不用重拈种树书”,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一起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沉溺于世俗的烦恼之中。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中知音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拂云主人》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固,但北方的金国威胁仍然严重,国家正处于和战未定、人民生活困苦的境况。 在这段时间里,裘万顷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和官员,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任职于州郡,负责治理地方,见识了民间的疾苦。他关心民生,主张抗金,渴望国家统一和平。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复杂,他的建议并未能被采纳,这使他倍感失落和无奈。 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喜欢以诗歌相互赠答,表达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裘万顷在此时写下这首《赠拂云主人》,既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他通过描绘拂云主人的高尚品质和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扶持的理想社会的期盼。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裘万顷的人道关怀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