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伯量春风堂
未登春风堂,尝读春风诗。
春风不易得,令人每怀思。
一堂谁独无,所至皆有之。
奈何堂中人,此意多背驰。
听雨不对床,煮豆先燃萁。
宁赓粟布歌,不肯吹埙箎。
和气自此伤,怨怒无休时。
遂令君家堂,独立修江湄。
昔我尝宦游,兄弟轻别离。
自从失予季,忧闷鬓成丝。
仲叔幸无他,相从日怡怡。
数榻松竹间,颇与我辈宜。
浊醪无独斟,陈编有同披。
从今当杜门,共试春风词。
燕谷恐尚寒,暖律冀一吹。
君能不靳否,春风元不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尚未进入春天时的庭院,我曾经读过春风的诗篇。
春天的风是多么难得,常常让人怀念不已。
在哪个家庭之中没有这样的雅集呢?我们所到之处都有这样的景致。
可惜那些人在堂上的时候,往往与此意背道而驰。
他们并不懂得欣赏自然和生活的和谐,反而彼此抱怨不休。
这样和睦的氛围就被破坏了,怨气、怒气接连不断。
于是让你们家的客厅,独自展现在修江的岸边。
早些时候我也曾出来做官,但我们的兄弟总是轻易地离别。
自从我失去了最小的弟弟之后,我的忧闷使我的头发变白。
幸运的是我的二弟、三弟没有遭遇什么不幸的事,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他们经常与我一起在大松树下听风观竹,与我很是契合。
我们一同畅饮美酒,一同阅读古籍。
从今天起我要闭门不出,共同体验春风的美丽。
也许燕谷的天气还比较寒冷,但是我希望温暖的气候能来到那里。
你能不能不要吝啬这份美好呢?因为春天的风原本是不偏袒任何人的。
去完善
释义
1. 伯量:即张闰,字伯量,江西庐陵人,有诗名。
2. 修江:水名,又名赣江,源出江西南丰县西,流经新干、清江、新余等地。
3. 杜门:闭门,指隐居。
4. 燕谷:古地名,位于燕国都城西南,产谷子。
5. 暖律:古代乐律术语,泛指和谐的音乐。
6. 冀:希望。
7. 吹:传递,输送。
8. 青云元无迹:语出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云动高兴,白日照寒灰。”原指鸿鹄高飞入云,这里表示希望张闰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去完善
赏析
《题伯量春风堂》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关于“春风堂”的人文精神和氛围。诗人通过描述伯量的“春风堂”的氛围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这种和谐气氛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人对“春风堂”气氛的破坏和对立。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这样的氛围,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园。这首诗的情感饱满,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伯量春风堂》是南宋诗人裘万顷所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裘万顷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曾担任地方官员,后因故被贬,退居故里。这一经历使他对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题伯量春风堂》中,他以伯量的春风堂为题,通过描绘堂前的春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时空的感悟。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诗歌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态度。裘万顷作为一位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春风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