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余仲祥松斋

标题包含
题余仲祥松斋
芳妍桃李场,纷趋欻成蹊。 长松坐偃蹇,遂尔不见知。 平生异时人,不与俗转移。 萧然尘埃中,擅此丘壑奇。 窗空境逾清,四壁风来吹。 抱琴揖苍髯,喜气掀两眉。 臭味既与同,相亲不相违。 直期阅岁寒,可但忘朝饥。 斯正如乃翁,过处更过之。 直比千丈干,历落不受羁。 只恐大厦成,梁栋各有施。 出处初何心,山灵勿疑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桃李盛开的美丽景致中,人们纷纷前来,使道路变得热闹起来。然而,挺拔的长松却因此被忽略,无人知晓它的存在。我一生都与世俗之人不同,不为世事所动。在这尘埃之中,我有独特的风景在心中。 窗户打开,四周的环境显得格外清新,风吹过墙壁,让人感到舒适。抱着琴向天空致敬,欢喜之情在眉宇间跳动。我的气息与周围的一切相融,亲近但不排斥。只愿度过寒冷的季节,忘记早晨的饥饿。这就像你的父亲,他的故事更加动人。他就像那笔直的千尺松树,自由无束。只是担心宏伟大厦建成时,每一根梁和柱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从哪里来并不重要,山川之神不要怀疑我。
去完善
释义
1.芳妍桃李场:芳妍,芬芳艳丽;桃李场,指繁华的地方。这里意指繁华的场所或世俗社会。 2.纷趋欻成蹊:纷趋,纷纷前来;欻,迅速;成蹊,原意是指小路形成,这里喻指有很多人聚集。 3.长松坐偃蹇:长松,高大的松树;坐,副词,表示“不”的意思;偃蹇,指傲然屹立,不屈不挠。这里指松树挺直,独立于众树之间。 4.遂尔不见知:遂尔,因此如此;不见知,即不被了解,不被人所知。这句表达松树虽高大挺拔,却因不同于一般树木而并不为人所认知。 5.平生异时人:平生,即一生;异时人,与当时世俗之人不同。这句话表明作者不同于一般世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高尚情操。 6.萧然尘埃中:萧然,寂静的样子;尘埃,尘世。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尘世的超脱之境。 7.擅此丘壑奇:擅,拥有;丘壑,原指山水景色,这里借指内心世界的奇伟景观。这句表达了作者内蕴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领悟。 8.窗空境逾清:窗空,窗户敞开;境逾清,环境愈发清幽。描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宁静宜人。 9.四壁风来吹:四壁,房间的四面墙壁;风来吹,指风吹拂。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凉爽舒适。 10.抱琴揖苍髯:抱琴,拿着古琴;揖,向……行礼;苍髯,指松树的苍老树干。这里的意思是诗人面对古松弹奏琴曲,表达对松树之美的敬意。 11.喜气掀两眉:喜气,喜悦之情;掀,掀起,此处作动词用;两眉,双眉。形容诗人弹琴时的喜悦神情。 12.臭味既与同:臭味,气味,引申为志趣相投的人;既与同,已经与你相同。这是诗人对松树的赞美,认为自己和松树有相同的品质和追求。 13.相亲不相违:相亲,关系亲密;相违,相互矛盾。表达诗人和松树之间的和谐关系,彼此之间没有矛盾冲突。 14.直期阅岁寒:直期,一直期待;阅,经历;岁寒,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里借指艰难困苦的时刻。这句寓意无论面临何种困难,诗人都会坚守信念,不改初心。 15.可但忘朝饥:可但,仅仅;忘朝饥,忘记了早晨的饥饿。这句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抚琴赏松的美好时光中,以至于忘记了饥饿。 16.斯正如乃翁:斯正,这样正是;乃翁,你的父亲。这句是诗人对松树的赞美,认为松树的品质如同其父一般,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17.过处更过之:过处,过去的时代;更过之,更加超过。这句话是说松树的品性和才华比过去的人们更加优秀。 18.直比千丈干:直比,直接相比;千丈干,高达千丈的树干。这句是对松树高度和伟岸的赞美。 19.历落不受羁:历落,独立不群;不受羁,不受束缚。这句话歌颂松树独立不羁,不为外物所累的品质。 20.只恐大厦成:只恐,恐怕;大厦,高楼大厦,这里代指国家的繁荣昌盛;成,实现。这句话意味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松树的作用也会得到发挥。 21.梁栋各有施:梁栋,房屋的主要结构部分,这里代指国家建设中所需的各种人才;有施,有所施展。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22.出处初何心:出处,出仕和隐退;初何心,最初的愿望是什么。这句话询问松树最初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松树内在品质的探究。 23.山灵勿疑渠:山灵,山中的神灵;勿疑渠,不要怀疑他。这句话希望山神不要对松树抱有疑虑,相信它有能力成为栋梁之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松树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独立、高洁的品质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的“芳妍桃李场,纷趋欻成蹊”表达了世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如同桃李花一样争艳。而松树则不同,它挺拔独立,不随波逐流,虽然不像桃李那样受到人们的追捧,但却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萧然尘埃中,擅此丘壑奇”则是诗人对松树精神的赞美,尽管松树生长在尘土之中,但它却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优雅的风姿。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松树的居住环境,“窗空境逾清,四壁风来吹”,即使环境空旷,松树的坚韧品质依然能够抵挡住风吹雨打。 诗人还借由松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理想人格:“抱琴揖苍髯,喜气掀两眉。臭味既与同,相亲不相违。”表现出诗人与松树有着相同的志趣和品性,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诗人以“斯正如乃翁,过处更过之。直比千丈干,历落不受羁。”来形容松树的傲骨精神,这种精神不仅继承了松树的优良品质,而且超越了松树本身,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余仲祥松斋》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此诗约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裘万顷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社会现象所压倒,反而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在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赢得民间广泛赞誉。尽管多次遭受排挤与诽谤,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并在民间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诗歌《题余仲祥松斋》中的“松斋”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诗人通过对松斋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好友余仲祥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虽然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但诗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染力,成为南宋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