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八
杨柳阴中啼杜鹃,梧桐枝上噪玄蝉。
篇章满眼无人会,赢得诗翁取意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柳树的树荫下,杜鹃鸟在鸣叫;梧桐树枝上,知了在喧闹。满眼都是美丽的诗篇,却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深意,只能让诗人自己领会并编织出诗篇来。
去完善
释义
1. 杨柳阴:指春天时柳树繁茂的枝叶形成的树荫。杨柳是柳树的别称。
2. 杜鹃:一种鸣禽,常用于诗歌中表达悲伤、思乡之情。
3. 梧桐:一种常见的树木,在传统文化中常与秋意、离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4. 玄蝉:即知了,夏天在树上鸣叫的一种昆虫。
5. 篇章满眼:形容诗词作品很多。
6. 无人会:没有人能理解或欣赏这些诗篇。
7. 赢得:得到,获得。
8. 诗翁:对诗人年长者的尊称。
9. 取意编:根据诗人的意图进行编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意象鲜明,描绘了杨柳、杜鹃、梧桐和玄蝉等物象。开篇的“杨柳阴中啼杜鹃”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景致,翠绿杨柳在阳光照射下形成阴影,映衬出杜鹃鸟的哀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啼杜鹃”这一意象,唤起读者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梧桐枝上噪玄蝉”一句,通过描绘玄蝉在高大的梧桐枝头嘶鸣的场景,表达诗人对夏天繁华的感慨。
此外,诗歌还传递出作者的孤独感和才华不被赏识的遗憾。“篇章满眼无人会”意味着作者尽管作品丰富,却无人理解其深刻内涵。然而,这并没有使作者放弃创作,反而更加坚定地投入到诗词创作中,“赢得诗翁取意编”便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此句也反映出诗人坚持自我,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景,又寓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八》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在这个时期,裘万顷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湖南、江西等地担任地方官职,期间以诗歌抒发感慨,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人生哲学的佳作。
在创作这首五言律诗时,裘万顷或许正身处赣南山区,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他在这里结识了志趣相投的诗友余仲庸,两人时常一起切磋诗歌技艺,相互唱和。这首《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八》正是裘万顷在与余仲庸交往过程中创作的作品之一。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在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领土丧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这种时代背景下,裘万顷在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隐逸出世的思想倾向,希望通过归隐山林来超脱尘世纷扰。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浓厚的田园山水气息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