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五
恰则梅边春意萌,困人天气又清明。
炉熏茗碗北窗下,卧听绵蛮黄鸟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正值春天,梅花开得正盛,令人陶醉;清明节时,天气虽稍显闷热,却也恰到好处。在北窗下煮一壶香茶,享受炉火的温暖,静静地躺在那里,聆听窗外小鸟欢快的歌声。
去完善
释义
1. "恰则":助词,无实意,用于诗词起头或中间,起衔接作用。
2. "梅边":指春天到来时梅花盛开的景象。
3. "春意萌":春天的气息开始显露出来。
4. "困人天气":使人感到困倦的天气,这里形容春天的天气。
5. "清明":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处借指晴朗明净的天气。
6. "炉熏":燃烧香炉产生的香气。
7. "茗碗":茶碗,这里代指饮茶。
8. "北窗下":指在室内靠北的窗户旁边。
9. "绵蛮":形容黄鸟叫声连续而细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明节间,在梅花刚刚萌芽的春意中感到困倦和舒畅的情绪。诗人在北窗下烹煮香茶、品赏美景的同时,静静地聆听窗外黄莺鸟儿啼鸣的惬意时光。诗人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表现得十分生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平凡时刻的热爱与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裘万顷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宋朝南渡后的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不安。裘万顷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步入仕途,任职地方官员。在这首诗创作的年代,宋金两国战争频繁,民族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社会矛盾激化。这些时代背景深刻影响了裘万顷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歌颂了松风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