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六

标题包含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六
已著遗经洗此心,更寻流水濯吾襟。 经旬不涉溪边路,荇带苔钱如许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已著遗经洗此心: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已经洗涤了我的心灵。 更寻流水濯吾襟:再去寻找流动的水源,来洗净我的衣襟。 经旬不涉溪边路: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走过小溪边的路了。 荇带苔钱如许深:水藻和青苔生长得如此茂盛,深入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已著遗经":这里指的是已经学习了古代经典著作,“遗经”指古代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等。 2. "洗此心":意思是净化心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 "更寻流水濯吾襟":这句是说在流水中洗涤自己的衣襟,寓意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保持清白高尚的品质。 4. "经旬":长时间的意思。 5. "不涉溪边路":没有去溪边的路。 6. "荇带苔钱":形容水中的荇菜和水苔的形状,像是钱币一样浮在水面。 7. "如许深":表示非常深厚,此处可以理解为水和植物茂密的程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次余仲庸松风阁韵”,意味着诗人是在模仿前人的诗韵进行创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儒家经典的热爱以及他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他希望通过研读经典来洗涤心灵,寻找流水的声音来清洗自己的衣襟。然而,作者却表示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踏足溪水边的小路了,这就暗示了他可能已经忘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亲近。诗人用“荇带苔钱如许深”来形容溪水边的景象,既表达了他的忧虑,也传达了一种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了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反思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六》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在创作这首诗时,裘万顷正任职于地方官吏,负责治理一方百姓,他是一位关心民生、勤于政事的官员。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正处于金人的威胁之中,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裘万顷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在闲暇之余,以诗为伴,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中,裘万顷通过对松风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松风的形态和声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松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裘万顷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的人文素养和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