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 其一
少年有策志平戎,心事今成一老翁。
蜀客款门茶未了,防秋又说枣儿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少年立志驱除敌人,现在已白发苍苍。
蜀地来客扣门聊天,茶还未喝完,就又开始谈论秋天防御事宜和枣子红了。
去完善
释义
1. 策:计划,策略;这里指年轻时的壮志与理想。
2. 平戎:平定边疆的战乱;此处可以理解为消除国家的边患。
3. 心事:心中的想法,愿望;这里表达了诗人年青时的雄心壮志已随时间消逝。
4. 款门:敲击门环,表示拜访或请教;这里是诗人受到朋友黄存之的邀请来松斋相聚。
5. 防秋:秋季防备敌人侵犯;这里提到防秋,可能是借指诗人与朋友共同关注国家大事,为边疆安宁担忧。
6. 枣儿红:红枣成熟时颜色变红,此处的“枣儿红”可以象征秋天已经来临,同时也是对丰收的期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抒发壮志与感慨的作品。作者以“松斋”为题目,寓意高洁不屈的人格精神,反映了诗人在暮年回首往事的感叹。整首诗笔触稳健,情感深沉。
开篇诗人便自嘲为“一老翁”,点出自己青春年华已过,曾经的雄心壮志已化作现实的无奈。诗人少年时胸怀壮志,欲为国家扫除边患、平息战乱,然而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只能遥望远方,心中怀想当年的豪情壮志。这一句诗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平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则引入了两个意象:“蜀客”和“茶未了”。这里的“蜀客”指的是从四川来的客人,而“茶未了”则是形容宾客之间品茗论事的情谊。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蜀客品茗畅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仍然心怀国家大事,关注边防局势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然身处安逸的生活,但并未忘却曾经的壮志。
最后一句“防秋又说枣儿红”,更是意味深长。“防秋”是指古代边疆驻军为保护农作物在秋季免受胡马侵扰而进行的一种军事活动。这里诗人巧妙地用“防秋”来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而“枣儿红”则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时光荏苒、壮志难酬的哀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组诗之一。这组诗歌作于公元1184年,裘万顷当时已经辞官回到家乡江西永新县,开始了一段归隐田园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裘万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从少年得志的进士,到官场失意的文人,再到如今退居林下的隐士。这样的生活转变让他对自然、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和理解。在松斋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他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融入诗歌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秋天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
在这个时代,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或投身官场,或归隐山林,他们以诗文为寄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裘万顷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