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胡仲立入京

标题包含
送胡仲立入京
昔对延英日,诸公叹弗如。 敢言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此去朝双阙,悬知有异除。 荣途方著脚,未用曳长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在面对延英殿的时候,大家感叹都不如我。 敢于谈论国家大事,不辜负读书人的身份。 这次去朝拜双阙,可以预料将有特殊待遇。 光荣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不必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去完善
释义
1. 昔对延英日:延英,唐代宫殿名,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这句是说过去在朝廷上与你们共议国事的日子。 2. 诸公:各位同僚或众人。 3. 弗如:比不上,不如。 4. 敢言天下事:敢于谈论国家大事。 5. 不负案头书:不辜负读过的书籍所学知识。 6. 此去朝双阙: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两座望楼,这里代指皇宫。这句话是说你将要去朝见皇帝。 7. 悬知有异除:悬知,预料、预知;异除,不同的任命或晋升。这句话是说预料到你可能会有不同寻常的晋升。 8. 荣途:荣耀的道路,指官场的升迁之路。 9. 方著脚:刚刚起步。 10. 未用曳长裾:长裾,指长袍或官员的服饰;未用,即不必;曳,拖、拉。这句话是说你在官场刚起步,不必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文人政治抱负的诗。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胡仲立的敬佩之情,认为他的才学无人可及。接下来的四句则展示了胡仲立豪放的个性,他敢于谈论天下大事,同时又能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第五、六句描述了胡仲立即将离开故乡进入朝廷的情景,期待他在朝廷中有所作为。最后两句则提醒胡仲立要脚踏实地,不可因地位的提升而迷失自己。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期望与勉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胡仲立入京》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裘万顷正经历着人生的动荡时期。他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担任湖南通判,后因受到诬陷被罢免。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一方面,金兵南下,国土沦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自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送胡仲立入京》正是裘万顷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别友人为契机,通过对京城繁华景象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