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试示诸儿
漠漠轻云弄寒影,霏霏小雨生秋兴。
黄槐开尽举子心,丹桂喜传仙籍信。
竹斋双手缩袖间,坐看群儿鏖一战。
春风跃马不为难,此去毋言日边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渺的云朵微微透出寒意,细细的小雨增添秋天的氛围。
黄色的槐花已经盛开,寄托着举子们的心情;红色的桂花传递着仙人的消息。
在竹林里的书斋中,双手插在衣袖里,看着孩子们激烈地辩论。
春风吹拂下策马奔腾并不算困难,这次离开不必说日子有多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漠漠:指阴云密布的天空。
2. 轻云:即低云,说明天气阴沉。
3. 寒影:寒冷的影子,这里是形容天气寒冷。
4. 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5. 黄槐:指一种名为槐树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考试前的紧张气氛。
6. 开尽:指花期结束,这里指考生们的心情逐渐平复。
7. 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
8. 丹桂:指桂花,传说中桂花可以传递好消息。
9. 仙籍:神话中神仙的名册,这里比喻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
10. 竹斋:诗人自己的居所,用竹子建造的书斋。
11. 双手缩袖间:形容诗人坐观孩子们考试时的姿态。
12. 鏖战:激烈战斗,这里比喻孩子们在考场上的竞争。
13. 春风跃马:春天的风中骑着马,形容形势大好,顺利成功。
14. 毋言: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15. 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代指远方的科举考试地点。
去完善
赏析
《秋试示诸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裘万顷为勉励孩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而作的诗。诗歌以秋日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期望和信心。
首联“漠漠轻云弄寒影,霏霏小雨生秋兴”描绘了秋天的天气特征,以轻云、小雨营造了一种朦胧、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黄槐开尽举子心,丹桂喜传仙籍信”进一步阐述了主题。诗人用黄槐凋谢和丹桂开花的对比形象地表达出学子们即将面临的重要时刻。这里将科举考试比喻为“仙籍”,表达了对孩子们金榜题名的期许。
颈联“竹斋双手缩袖间,坐看群儿鏖一战”写的是诗人自己在竹斋中的场景。他似乎是在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在考场上的拼搏与奋斗。这一句表现了诗人作为家长的关切之情和对孩子们成长的关注。
尾联“春风跃马不为难,此去毋言日边远”则传达了诗人对孩子的鼓励。他把考试比作春天里的跃马,寓意着孩子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去应对挑战,不要因距离遥远而心生畏惧。诗人相信只要孩子们努力,成功便不再遥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试示诸儿》是南宋诗人裘万顷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南宋淳熙十三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正值晚年。
在南宋时期,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士子纷纷参加科考,以求功名。裘万顷曾担任过国子正、江西提举茶盐司等职,但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晚年时期,他更加关注子孙的教育,希望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国家效力。
在这首诗中,裘万顷以温和慈爱的语气告诫子女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争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也提醒子女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这种教育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体现了诗人对子女们的关爱和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