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昭君图

标题包含
题昭君图
纷纷争赂毛延寿,今日丹青竟不传。 万事无过真实处,后人赢得写婵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的诗。诗中描绘了当时的人们为求美名而纷纷贿赂画师毛延寿的景象,然而今日却无人知道那些画作。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世事无常的道理。他认为一切事物中最可贵的便是真实,只有真实的才能流传后世,被人们传颂。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婉约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人生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对昭君这一形象的高度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昭君图》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局势紧张,民族矛盾激化。裘万顷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屡次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裘万顷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深感家国之痛,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在这首《题昭君图》中,他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自愿嫁给匈奴单于,成为两国友好的象征。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了忠贞爱国的象征。裘万顷在诗中将昭君的形象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