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溪桥

标题包含
罗溪桥
我来从西昌,日日困尘土。 谁知罗溪桥,净若初过雨。 长松列左右,清风奏宫羽。 薄暮舍篮舆,扁舟渡溪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从远方来到西昌,每天都被尘土困扰。 没想到罗溪桥的清澈如同初雨后,干净无比。 两旁排列着高大的松树,清风吹过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 傍晚时分,我放下竹轿,乘坐小舟穿过溪流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西昌: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四川省。 2. 罗溪桥:古代桥梁名,具体位置不详。 3. 长松:指高大的松树。 4. 列左右:在道路两侧排列。 5. 清风:清新的空气。 6. 宫羽:中国古代音阶中的两个音阶名称。 7. 薄暮:傍晚时分。 8. 篮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于现在的手推车或人力车。 9. 扁舟: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心情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罗溪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纯净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喧嚣尘世的厌倦。 “我来从西昌,日日困尘土”两句,诗人以直接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他在繁华的都市中生活的压抑和疲惫。而后半句则突然转折,引入了“罗溪桥”的美景。诗人用“净若初过雨”来形容罗溪桥的环境,这里不仅是一片干净的景致,还仿佛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清新、湿润。 接下来的“长松列左右,清风奏宫羽”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两岸的长松,加上凉爽的清风,让诗人感受到了宁静与舒适。这种安宁的环境与之前喧嚣的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薄暮舍篮舆,扁舟渡溪去”,诗人选择在此时离开拥挤的交通工具,换成一艘小船,顺着溪流离去。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转变,他决定摆脱世俗的烦恼,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借景抒情,以罗溪桥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溪桥》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罗溪桥畔的风光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创作时间: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58年至1206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金朝对峙的时期,政治动荡不安。 人生际遇:裘万顷(1136-1207),字元量,号竹斋,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御史、尚书郎等官职,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到江西一带。在贬谪期间,他游历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罗溪桥》等。 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由于北方国土丧失,江南地区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呈现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同时,理学思想在南宋盛行,影响了文人的审美观念和诗歌创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