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三
檐间新燕几时来,檐外闲花往岁栽。
丹杏碧桃浑落尽,绿阴低处结青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在新筑的屋檐下何时飞来,门前的花儿是去年种植的。
鲜艳的杏树和碧绿的桃树已经凋谢了,绿色树荫的低处结满了绿色的果实。
去完善
释义
1. "檐间新燕":这里指的是春天到来的燕子,它们在冬天离开,春季回来筑巢。"檐间"是屋檐之间,这里用来表示燕子选择的地方。
2. "檐外闲花":这里指的是种植在房屋周边的鲜花,"闲花"指的是无用的或非主要的花,通常用于比喻平凡的事物。
3. "往岁栽":这里的意思是以前种植的。"往岁"指的是过去的一年。
4. "丹杏碧桃":这是两种颜色鲜艳的花朵的名称,"丹"指的是红色,"碧"指的是绿色,"杏"和"桃"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果树。
5. "浑落尽":这里的"浑"是全部的意思,"落尽"是全部凋落的意思。
6. "绿阴低处":"绿阴"指的是绿色的树荫,"低处"是指较低的地方,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树下。
7. "结青梅":这里的"结"是生长的意思,"青梅"是一种果实,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树上生长着青涩的梅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自然景物随季节变化的景象。诗中提到了屋檐间的燕子、檐外的鲜花、凋落的杏树和桃树以及树荫下的青梅。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夏日的清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流逝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诗人还通过“绿阴低处结青梅”这句诗句,暗示了虽然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夏天的新生命正在茁壮成长,表达出了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诗人裘万顷以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三》,展示了他对乡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恬静田园风光的欣赏。本诗创作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左右,正值南宋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逐步复苏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名南宋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所造诣,而且在政坛上也小有成就。他曾担任过知县、郡守等地方官职,在职期间为民办实事,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因官场斗争而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逃难至南方地区,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和文化重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作为江南地区的一员,得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情和艺术修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