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炉火篝灯孰与同,此心吾欲付冥鸿。
茅簷已作十旬雨,蕙帐不禁连夜风。
一段清愁诗句里,十分寒事酒杯中。
溪云未用安排雪,且听梅花试小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点燃炉火和灯笼,谁与我共度时光?我想将对心灵的寄托托付给那远飞的冥鸿。
茅草屋檐已经经历了十个雨季,蕙帐无法抵挡连夜的寒风。
在这诗意盎然的段落里,忧愁萦绕心头;在这寒夜里,饮酒也只能暂时忘却寒冷。
山间的云还未变成雪花飘落,先听听梅花的绽放,它们尝试着绽开小小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炉火篝灯:炉火指燃烧的炉火,篝灯指点燃的灯笼。两句表示室内温暖明亮的景象。
茅簷:茅草搭建的屋顶,代指简陋的住房。
十旬雨:意指持续下雨很长时间。
蕙帐:以蕙草编织的帷帐,此处借指作者居住的住所。
溪云:溪水的波纹和水气蒸腾的景象。
试小红:试着绽放红色的花朵,这里指梅花逐渐开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炉火篝灯开篇,展现出作者孤寂的心境。接下来的“此心吾欲付冥鸿”则表达了作者渴望倾诉却无人陪伴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茅簷被雨水侵蚀、蕙帐抵挡不住夜风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清愁融入诗句,传达出自己内心的苦闷。而“十分寒事酒杯中”则意味着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却无法排遣那深重的寒意。到了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巧妙地将溪云、梅花和雪景串联起来,营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以此安慰自己,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裘万顷作为南宋文人,见证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与社会的变迁。
在这段时间里,裘万顷的人生经历起伏。他曾任江西抚州的州学教授,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裘万顷深感世事无常,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忧虑。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宋代,文人墨客往往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关注个人的生活体验。裘万顷的这首《夜坐》也不例外。在这首诗中,他以夜坐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同时,他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怀念。
总的来说,《夜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作者本人也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裘万顷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寄托,使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