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月大雨

标题包含
十二月大雨
一冬都无五日寒,赤日杲杲后土干。 水官丐归帝弗许,诘朝不雨吾戮汝。 斯须便放大瓢倾,一洗万里尘埃清。 不妨更作尺深雪,桑榆之功尚堪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整个冬天都没有过五天寒冷的日子,太阳火红火红的晒得地面干燥。水官请求回到天帝那里不被允许,明天不下雨我就跟你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如同大瓢倾倒而下,一下洗清了万里尘埃。不如再下场大雪,这样既能保证庄稼丰收又能带来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一冬都无五日寒":这句意思是整个冬季都不寒冷,五天都没有严寒的日子。 2. "赤日杲杲后土干":这句写的是阳光炽烈,土地干旱的状况。"赤日杲杲"是指太阳明亮的样子;"后土干"则是形容土地的干燥状况。 3. "水官丐归帝弗许":这句是诗人对天神的祈祷,希望雨水降临。"水官"指的是管理水的神仙;"丐归"表示请求回来;"帝弗许"是说皇帝不同意。 4. "诘朝不雨吾戮汝":这句诗人再次向上苍祈求下雨,如果明天不下雨,就要惩罚天神。"诘朝"即明天;"吾戮汝"是我会杀了你。 5. "斯须便放大瓢倾":这句是写突然间倾盆大雨的景象。"斯须"指一会儿;"大瓢倾"形象地描绘出大雨滂沱的情景。 6. "一洗万里尘埃清":这句写雨水冲刷掉了万里之外的尘埃,使得世界清新洁净。 7. "不妨更作尺深雪":这句是诗人的期待,希望再下一场大雪,这样就能完成庄稼生长所需的三个条件——阳光、水分和肥料。 8. "桑榆之功尚堪说":这句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农作物丰收的信心。"桑榆"指种桑养蚕、种植榆树之类的农事活动;"尚堪说"意为还有理由谈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宋代诗人裘万顷创作的《十二月大雨》。诗人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首句“一冬都无五日寒”,描述了一个冬季都没有寒冷的气候现象。这为下文的大雨作了铺垫,暗示了气候的异常。接下来“赤日杲杲后土干”,描绘了阳光炽烈、土地干燥的景象,表现了农作物的极度需求水分。 诗人通过祈求水官降雨的情景,表达了农民对春雨的渴望。诗人以警告水官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农民们对雨水来临的热切期盼。“诘朝不雨吾戮汝”,显示出诗人的诙谐幽默和执着的信念。 紧接着,“斯须便放大瓢倾”,意味着雨的来临。这场大雨不仅缓解了土地的干旱,还洗净了空气中的尘埃,给人以清新之感。“一洗万里尘埃清”,使得天地间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 结尾处“不妨更作尺深雪”,暗示了接下来的降雪可能会给农作物带来更多的养分。“桑榆之功尚堪说”,预示着这场大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丰硕的成果。诗人以乐观的心态看待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表现出对农耕生活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二月大雨》是南宋诗人裘万顷所作的一首描绘雨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年间。裘万顷生活在南宋时期,早年曾入仕,后来辞官归隐,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裘万顷创作《十二月大雨》的时期,南宋正处于光宗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民族矛盾,国家经济、民生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裘万顷作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在这首诗中,裘万顷通过描绘十二月大雨的景象,表达了其对民生困苦的关注。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以及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挣扎。这种对民生的关切和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