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道中风雨因赋此遂退休
新筑书堂壁未干,马蹄催我上长安。
儿时只道为官好,老去方知行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梦,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静坐茅斋下,翠竹苍梧仔细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修书房墙壁还未干透,骏马就催促着我赶赴京城长安。小时候只知道当官是好事,年纪大后才明白走这条路实在艰难。千里路程,隔不断我对家的思念;一程风雨,更增了旅途中的寒冷。又何必去奔波劳碌呢?不如静下心来,在茅草房中静静观看那些翠绿的竹子与青翠的梧树。
去完善
释义
1. 新筑书堂:新建的书房或学堂。
2. 壁未干:指墙壁还未完全干燥。
3. 马蹄催我上长安:马蹄指代马匹,长安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首都之一,这里用来比喻赴京赶考或做官的地方。
4. 儿时只道为官好:小时候以为当官是很好的事情。
5. 老去方知行路难:年纪大后才明白旅途中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6. 千里关山:遥远的关口和山峰,形容路途遥远。
7. 一番风雨一番寒:经历一场风雨就感到一次寒冷。
8. 何如静坐茅斋下:不如在茅屋中安静地坐下来。
9. 翠竹苍梧:绿色的竹林和高大的梧桐树,象征宁静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裘万顷所作,诗题中的“入京道中风雨”指的是作者在前往京城途中遭遇风雨,因此写下这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新筑书堂壁未干”描绘了诗人在路上所见的景象,刚刚建造好的书堂墙壁还没有完全干透。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事物、新气象的好奇和期待。同时,这也为整首诗铺垫了一个欢快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马蹄催我上长安”和“儿时只道为官好”,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功名,步入仕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正如诗中所写的“老去方知行路难”,他意识到官场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
“千里关山千里梦,一番风雨一番寒。”这两句则是描述诗人在这段旅程中所感受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层层叠叠的山峦、无休无止的风雨以及瑟瑟寒风,他深刻地体验到了旅途的漫长与艰难。
尾联“何如静坐茅斋下,翠竹苍梧仔细看。”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反思。在他看来,与其奔波劳碌,不如选择平静地坐在自己的茅草房子里,静静地欣赏那些翠绿的竹子和高耸的梧桐树。这是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综上所述,本诗通过对不同情境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思考。既有对年轻时期壮志凌云的追忆,也有年老时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富有哲理,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入京道中风雨因赋此遂退休》,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当时,宋朝国力衰落,外患严重,内有政治斗争激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裘万顷的人生际遇也颇受波折。他曾历任地方官吏,但因其正直的品行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压。在任期间,他亲自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却也因此受到同僚的嫉妒和诽谤。后来,他在一次赴京述职途中,遭遇风雨交加的天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描绘个人处境和忧国忧民心情的诗篇。
诗中,裘万顷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官场黑暗的不满。然而,尽管处境艰难,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愿同流合污,最终选择退隐田园,过上清贫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既展现了裘万顷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困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