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龄弟五首 其四
少年妄作功名想,说著长安喜欲狂。
多病年来怕奔走,却思云壑置藤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人梦想着功名,谈论着长安城激动不已。
近年来身体多病不敢奔波,却又想着在山水间放置一张藤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长安:古代中国的大都市之一,是汉唐时期的首都,这里用来泛指繁华的京城。
2. 云壑:高山深谷间的云雾,形容景色秀丽的地方。
3. 藤床:用藤条制作的床铺,多见于古人休闲时的使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裘万顷对功名的看法和态度的转变。一开始,年少轻狂的他对功名充满期待,憧憬着能到长安实现抱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痛困扰着他,让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此时,他更向往的是在青山绿水间过上宁静的生活。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青春热血到冷静沉思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元龄弟五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战乱频繁。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裘万顷正身处异地,无法与弟弟元龄相聚,这让他倍感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歌表达对弟弟的关爱和牵挂。此时,裘万顷已经步入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于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动荡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军事不振。金兵屡屡南下侵扰,民生疾苦。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裘万顷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忧患意识,反映了民间百姓的苦难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晓窗灯火倒衣单”的形象描绘了弟弟生活的艰辛,表现出对弟弟的关心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