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

标题包含
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
鞭鸾未暇相追逐,且向祇园止君宿。 清谈待得月华生,窗户明明耿残烛。 谁令泉石堕吾前,洗净人间丝与竹。 风帆明发君不留,此乐只应吾所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没有时间追赶和戏耍鸾鸟,暂且在祗园留宿休憩。 月光洒满窗棂时我们开始闲聊,窗外明晃晃的是将要燃尽的蜡烛。 是谁让你把山泉石块带到我面前,它们洗去了世间的忧愁和烦扰。 你离开的时候,风力扬帆,但我仍怀念这段欢乐时光,只有我才配拥有它。
去完善
释义
1. 鞭鸾:比喻骑马赶路。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2. 祇园:佛教圣地,此处指荐福寺。 3. 清谈:指闲谈、聊天。 4. 月华:月光。 5. 窗户明明:指明亮的窗户。 6. 耿:照耀。 7. 泉石:山泉水和小石头,这里指荐福寺周围的景致。 8. 丝与竹:指音乐,古代用丝弦乐器(如琴、瑟等)和竹管乐器(如笛、箫等)演奏音乐。 9. 风帆明发:意指扬帆起航,这里指离开寺庙。 10. 独:独自享受快乐。
去完善
赏析
《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荐福寺夜坐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首联“鞭鸾未暇相追逐,且向祇园止君宿”,诗人以鸾鸟为喻,表达了他暂时抛开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里的“鞭鸾”指的是驾驭鸾鸟,寓意着追求功名;“祇园”则是指佛教的寺庙园林,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净之地。诗人表示,既然无暇去追求功名利禄,不如就到这寺庙园林中来暂居。 颔联“清谈待得月华生,窗户明明耿残烛”,描述了诗人在夜晚与友人畅谈的场景。“清谈”指畅谈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胸怀;“月华生”表示月亮升起,暗含时间推移之意;“窗户明明耿残烛”则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摇曳的烛光对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颈联“谁令泉石堕吾前,洗净人间丝与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泉石”代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感叹是谁让这些美景降临在他面前,让他能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丝与竹”则是形容世俗纷争的噪音,诗人认为大自然的美景能洗净这些烦恼。 尾联“风帆明发君不留,此乐只应吾所独”,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决绝态度。“风帆明发”意味着船只即将启航,意味着诗人将离开这个世外桃源,回到现实世界;“君不留”则表明诗人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留恋世俗生活。最后一句“此乐只应吾所独”,诗人强调这种远离红尘的快乐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表达了对个人选择的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出自南宋著名诗人裘万顷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发展,诗歌创作尤其受到推崇。 在创作这首诗时,裘万顷正身处荐福寺之中,此地为唐代的皇家寺院,位于长安(今西安)东南。此时,裘万顷已年逾古稀,然而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致力于诗歌创作。 与此同时,南宋正处于内部政权更迭、外部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一特殊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位爱国文人,虽然远离朝廷,但始终关注国家大事。他在诗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综上所述,《夜坐荐福寺次王成之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诗人裘万顷在荐福寺夜坐时,有感而发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挚友王成之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