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叹
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
旱魃忽为虐,耕种谩劳力。
去年幸一稔,今岁免艰食。
细听老农语,令我三叹息。
但愿从此去,龙骨长挂壁。
大田多黍稌,高廪若山积。
或云谷大丰,则恐钱转啬。
夏租星火急,处此未有策。
细民一钱税,往往亦追索。
谷贱反伤农,此语传自昔。
语客且勿忧,新丝尚堪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霜冻使耕作艰辛,雨水使得种植泥泞不堪。
突然之间旱灾肆虐,让农民辛勤劳碌却看不到成果。
还好去年侥幸丰收,今年可以免于艰苦饮食。
倾听老人家的讲述,让我感慨万分。
只希望从此摆脱困苦,过上好日子。
广阔的土地上生长着金黄的稻谷,高高的粮仓里堆满如山的粮食。
虽然担心谷子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减少,但夏天的租金催收非常紧急,我毫无办法。
普通百姓需要上交的税款,也经常有追缴的情况。
低价反而伤害农民,这样的说法自古就有。
劝说你不要过于担忧,新的蚕丝还可以用来做抵押。
去完善
释义
1.霜耕:指冬天耕地。
2.冰在趾:脚趾上沾着冰,表示天气寒冷。
3.雨种:下雨天种植庄稼。
4.泥没膝:膝盖以下都被泥土淹没了,形容田间劳作之艰辛。
5.旱魃:传说中造成旱灾的怪物。
6.虐:折磨。
7.谩:徒然。
8.稔:指谷物成熟。
9.艰食:艰苦地觅食,形容生活艰难。
10.幸:侥幸。
11.挂壁:挂在墙上,比喻废弃不用。
12.大田:广阔的田地。
13.黍稌:即“稻谷”。
14.高廪:高大的粮仓。
15.谷大丰:粮食丰收。
16.钱转啬:货币流通不畅。
17.星火急:形势紧迫。
18.夏租:夏天征收田租。
19.未有策:没有办法。
20.细民:百姓。
21.一钱税:微薄的税收。
22.追索:追缴债务。
23.谷贱反伤农:指粮食价格过低反而损害农民的利益。
24.传自昔: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说法。
25.新丝:新收的蚕丝。
26.堪:可以。
27.质:抵押。
去完善
赏析
《老农叹》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描绘农民生活艰辛的诗歌。首联“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描述了农民在严寒的冬季和阴雨的春天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坚韧。颔联“旱魃忽为虐,耕种谩劳力”则表达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劳作的痛苦和无奈。接下来的两联通过对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的担忧,展示了农民生活的复杂面貌。颈联“夏租星火急,处此未有策”和尾联“谷贱反伤农,此语传自昔”则以夏季收租、谷物价格波动等问题揭示出农民在生存压力下的种种艰辛。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使得读者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农叹》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难困苦。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裘万顷正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下,生活贫困,而统治者却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这种社会现实激发了裘万顷的悲悯之心,也促使他创作出这首深刻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个士人,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不仅关注国家政治,也对民间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厚的同情。他的诗歌创作旨在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呼吁统治者关心民生,改革弊端。因此,《老农叹》既是裘万顷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