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

标题包含
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
支离病骨怯初寒,眼底清愁更万端。 勉和新诗寄鸿鴈,江城夜月觅君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这病体虚弱又初感寒凉, 眼中满是凄冷与千般烦恼。 努力写下一首诗寄予远方的你, 这江城的月夜与你一同分享。
去完善
释义
1. "支离":这里指身体虚弱的样子。 2. "病骨":指生病的身体。 3. "初寒":刚刚开始感到寒冷的时候。 4. "眼底":眼前所见到的景象。 5. "清愁":清雅的忧愁。 6. "更万端":更多种多样的情感或事情。 7. "新诗":新的诗篇,即自己刚刚创作的诗篇。 8. "鸿鴈":大雁,这里指代书信或者信息传递。 9. "江城":江边的城市,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点。 10. "夜月":夜晚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首句“支离病骨怯初寒”描绘了诗人自己因病而身体虚弱,难以承受初寒的情景。诗人以“支离病骨”来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凸显出病重之时无法抵挡寒冷的状况。诗人将此情感与“眼底清愁更万端”相连,表达了自己在病中还要面对无数烦恼和忧虑的心情。这样的处境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痛苦。 然而诗人并未被眼前的困难所打败,而是在第二句表达了自强不屈的精神。第三句“勉和新诗寄鸿鴈”表明尽管身体疲惫,诗人仍然坚持创作新诗,并将它寄托给鸿雁传送给远方的友人,以此表达诗人的顽强精神和诚挚的情感。最后一句“江城夜月觅君看”呼应题目中的“悲秋四诗”,意味着希望友人在夜晚的月光下感受这诗中的哀伤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疾病与哀愁,展示了他执着创作、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悲伤情感,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元龄弟寄悲秋四诗因次 其四》是宋代诗人裘万顷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 裘万顷生活在南宋时期,此时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渐壮大,对南方的南宋政权形成威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诗人裘万顷承受着时代的不幸命运。他一度被任命为江西安抚使兼知隆兴府,但因受到权臣排挤而被罢免,此后一直在家闲居。 在裘万顷闲暇的日子里,他与弟弟元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弟弟元龄在秋天的时候寄给他四首诗,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感。裘万顷阅读了这四首诗后深受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作为回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