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希亮画
晚牧归来月在山,夜深茅舍不胜寒。
栖乌欲动催翁起,快傍烟汀把钓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放牧归来,月亮还在山上;深夜时分,茅草屋感觉寒冷难忍。栖息的乌鸦想要活动一下,催促老人起床;靠近烟雾弥漫的水边,赶快拿起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1. 希亮:唐朝诗人郑虔的字。
2. 晚牧:放牧归来已晚。
3. 月在山:月亮高挂在山上。
4. 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5. 不胜寒:无法抵挡寒冷。
6. 栖乌:栖息的乌鸦。
7. 欲动:想要活动。
8. 催翁起:催促老人起床。
9. 傍烟汀:靠近烟雾弥漫的水边地带。
10. 把钓竿:拿着钓鱼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乡村田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夜景。首句“晚牧归来月在山”,描述了牧羊人傍晚归来的场景,月光洒在山上,给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次句“夜深茅舍不胜寒”,则强调了夜晚的寒冷,让人联想到画家笔下乡村生活的艰辛。第三句“栖乌欲动催翁起”,描绘了栖息的乌鸦即将起飞的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节奏。最后一句“快傍烟汀把钓竿”,表现了老者迫不及待地来到江边垂钓的心情,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希亮画》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描绘画作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裘万顷作为一名文人,对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魅力。在《题希亮画》一诗中,裘万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对画作的深刻理解,成功地传达出画家希亮的高尚品质和精湛技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
在此时此刻,裘万顷本人也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他在年轻时便才华横溢,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在官场上施展抱负,而是选择隐居山林,投身于文学创作。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世间万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