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邸报

标题包含
读邸报
纷纷天下事,翻覆良难期。 不知窈冥中,主张者云谁。 工拙判两涂,人谋岂容施。 得非欲平治,机缄遂潜移。 目前三四公,并用无一遗。 毋嫌滞一州,民实邦之基。 乡来番江头,亲见国子师。 德行渊与骞,千载如同时。 斯人使临民,儿不頼母慈。 人言致泰和,须索登臯夔。 位崇泽斯均,否则失所宜。 天乎傥人从,何时可臻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纷扰的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未来。 在模糊不明的现实中,有谁在主持大局呢? 技艺精粗已有定数,个人的谋划岂能完全如愿。 或许是为了达成和平治理,原本的意图逐渐发生改变。 现在有几位当权者,共同合作但各有侧重。 不要认为仅在一个地方滞留,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基础。 曾在江边多次见到他们,是国家的优秀老师。 他们的德行如同王褒和孔融,仿佛千年犹在眼前。 这些人如果去管理百姓,就如同孩子有母亲的呵护。 有人提议要达到国泰民安,需要求助于贤能之人。 地位崇高的人要做好自己的职责,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苍天如果肯听从人们的请求,何时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翻覆:变化无常的局势。 2. 窈冥:指深奥难测的事物或道理。 3. 主张者:操纵事物的力量或人物。 4. 工拙:水平高下,工艺的精粗。 5. 人谋:人的智谋和努力。 6. 平治:和平治理,国家安定。 7. 机缄:契机,时机。 8. 三四公:指皇帝和大臣。 9. 用无一遗:全部使用,毫无遗漏。 10. 滞一州:指在某个地方停滞不前。 11. 民实邦之基:民众是国家的基础。 12. 乡来番江头:回到家乡看到番江头的景象。 13. 国子师:指学识渊博的人。 14. 德行渊与骞: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15. 千载如同时:形容这些人的品质千古流传。 16. 儿不頼母慈:百姓不依赖于母亲的慈爱。 17. 泰和:太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18. 须索:必须,一定要。 19. 登臯夔:选拔任用贤能的人才。 20. 位崇泽斯均:地位崇高的人要恩泽众生。 21. 失所宜:失去应有的道义和责任。 22. 天乎傥人从:顺应天意,听从民意。 23. 可臻兹: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读邸报》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一首描绘国家治理的诗。诗人以冷静的笔触,观察和分析政治事务的变化无常及国家的治理之道。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纷繁复杂的天下事的看法,认为事物的变化难以预料;颔联揭示了在复杂局面背后,主导事物发展的人物无从知晓;颈联和尾联则强调民心的重要性,表明只有用贤能之人治理百姓,才能实现国泰民安。本诗以“读邸报”为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同时也传达了其对公平、和谐社会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邸报》是南宋著名诗人裘万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裘万顷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任江西吉安府通判、知州等职,后又因直言敢谏被贬为南康军佥判。在这段时间里,裘万顷密切关注国家政治动态,通过阅读邸报了解时局变化。《读邸报》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局动荡不安。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裘万顷忧国忧民,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在《读邸报》中,他通过对时事的敏锐观察,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